(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培训部;广东 深圳 518000 )
摘要:对比EPR与CPR技术路线的核电厂的安全注入功能与系统设计,探讨三代核电的设计特点与运行要点。研究某集团各电站采用的CPR1000、引进型EPR、自主化三代HPR的专设安全设施系统,详细比较了安全注入系统(RIS)、发挥相应功能的各主要相关系统、主要设备运行参数等差异,探讨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为核电厂的运行维护和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电厂;安全注入;EPR;CPR
一、安全注入系统与相关简介
专设安全系统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减轻事故的后果,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到环境。以典型事故下的核安全三要素控制为例:
确保堆芯冷却:在发生LOCA(一回路冷却剂丧失)后向RCP提供堆芯补充水以确保足够的堆芯冷却剂装量和堆芯冷却。在DEC序列中,完全丧失蒸汽发生器给水供应,通过MHSI、LHSI和安注箱以及稳压器卸压途径带走衰变余热。通过MHSI泵补充堆芯冷却剂装量,以过渡到余热排出系统运行的状态。
有效控制反应性:尤其是在发生LOCA(一回路冷却剂丧失)和MSLB(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后,通过RIS注入使主回路系统硼化,以确保反应堆处于次临界状态。
包容放射性产物:事故情况下,高温高压水从破口喷出,在安全壳内汽化,导致内部压力升高,放射性向环境释放概率增大,RIS系统提供冷却,保证第三道屏障安全壳的完整性。
二、安全注入系统对比分析
CPR及CPR1000+是在M310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常规岛汽水回路、DCS控制方面有较大改进,但在堆芯和安全系统设置方面基本一致。
CPR的安全注入系统主要组成为高压安注(HHSI)、中压安注(MHSI)、低压安注(LHSI)3个子系统构成。此外还承担一部分运行功能。
1、高压安注。在发生LOCA事故时,一回路失水,压力下降;或主蒸汽管道发生破裂引起一回路温度明显降低时,高压安注系统向堆芯注入高浓硼酸水,迅速冷却和淹没堆芯,并抵消因温度效应引起的正反应性增加,使反应堆维持在次临界。主要的设备为三台高压安注泵,此三台泵由RCV(上充下泄系统)兼作执行高压安注功能。
在正常运行时,这组泵作为RCV系统上充泵用于向RCP正常充水,其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一台在维护。在事故工况下,接到安注信号(SI)时,RCV泵转而成为高压安注(HHSI)泵,两台泵运行,从RCV容控箱切换到堆外PTR水箱取水,向一回路注入硼水。
2、中压安注。中压安注系统属于非能动设计,主要由三个安注箱组成分别接到RCP三个环路的冷管段上。安注箱上部覆盖有氮气。在当RCP(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压力降到安注箱压力下降时,由氮气压将含硼水注入RCP系统冷段,在短时间内淹没堆芯,避免燃料棒熔化。
3、低压安注。低压安注系统由两条独立流道组成,每条流道有一台低压安注泵。低压安注泵的出口通过隔离阀接到高压安注泵吸入联箱上,为高压安注泵增压。低压安注泵与RCP系统冷、热段也有连管(与高压安注管线共用),其中两台低压安注泵分别连到第二和第三环路的热管段。当RCP系统压力低于低压安注泵压头时,低压安注泵也直接向RCP系统冷段或冷、热段注入。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两台低压安注泵不工作,处于待命状态。在接到安注信号(SI)时,高低压安注泵均自动启动。
三、EPR安全注入系统与相关系统
EPR的设计直接采用法国N4和德国KONVOI反应堆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与M310相比既有一定的技术连续性,又借鉴参考了美国系列技术的设计,还有一定的创新性。
EPR的安全注入系统遵循安全相关系统N+2的设计原则,一共设有几乎完全相同的4列。功能上每列都有两种运行模式,安注(SI)和余热导出(RHR)模式,每列包括中压安注子系统、低压安注子系统、非能动安注箱注入3个子系统。设备配置上每列包括1台中压安注泵、1台低压安注泵、一个安注箱、一个热交换器,以及附属的管网阀组等。高压安注。无。
1、中压安注。中压安注泵从位于R厂房最底部的堆内换料水池(IRWST)取水,经过安全壳隔离阀和逆止阀进行冷端注入。
2、非能动安注注入。安注罐由氮气覆盖。
3、中低压共用的堆内换料水箱/池。堆内换料水箱/池位于反应堆厂房,隔离阀与水池之间的取水管线是具有双层管壁的管线,它是第三道屏障的延伸。余热导出。以余热排出模式(RHR模式)正常运行时,RIS-RHR将用来导出裂变产物的衰变热和反应堆冷却剂显热,将反应堆从SG冷却的冷停堆状态带到和维持在长期冷停堆状态。
四、HPR安全相关系统
华龙一号(CGN版HPR)的设计,根据国内M310及其改进型的几百堆年的运行经验,结合辅导事故后的各项改进,同时大幅度借鉴了EPR的设计特点。在专设安全系统方面,与EPR的设计理念保持一致。
HPR的RIS系统设计有独立冗余的3列,功能上每列都有两种运行模式,安注(SI)和余热导出(RHR)模式,每列包括中压安注子系统、低压安注子系统、非能动安注箱注入3个子系统。设备配置上每列包括1台中压安注泵、1台低压安注泵、一个安注箱、一个热交换器,以及附属的管网阀组等。各设备运行参数与EPR接近。
五、 AP1000安全相关系统
与EPR相对于M310等法系设计有着明显的延续性不同,AP1000的安全相关系统设计有本质的差别。AP1000大量采用非能动系统,其堆芯冷却系统(PXS)由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PRHRS)和非能动安全注入系统(PSS)组成。
六、综合对比分析
三代机组里面,在专设安全系统方面,HPR完全参考EPR的设计,主要还是采用能动设计。与CPR相比,改进较大,主要影响如下:
1、高压安注。CPR的高压安注在启动时,响应较快。但泵组出口压力太高,易导致一回路超压,而压力容器须避免低温高压工况,避免NDTT(脆性转变温度 )造成设备降级。
EPR没高压安注,不存在此风险,当然也无法执行压力相对较高时向一回路注硼控制反应性的功能。为此EPR又另设了RBS(附加硼化系统)系统。该系统包括两列独立的回路,RBS硼酸箱装有高浓度硼酸;RBS泵为活塞泵,因此一回路超压风险较小。RBS泵的高压可以执行向一回路注入浓硼酸,也可用作一回路水压试验,与CPR的9RIS011PO水压试验功能类似。
CPR高压安注泵与RCV共用,发生设备故障时,对于I0的影响较大。EPR专门设置,不存在耦合影响。
2、中压安注。CPR没有真正的中压安注系统,或可理解为EPR的中压安注系统为中高压安注系统。因EPR中压安注泵出口压力小,在一回路稳态运行突发事故的情况下,泵出口压力低于一回路压力,故中压安注的响应较CPR更慢。为此,在SI信号发出时,打开主蒸汽排大气隔离阀,为一回路快速降温降压时,以便中压安注能向一回路注水。低压安注。在美系的设计中,余热排出泵兼做低压安注泵。在M310/CPR的设计中,低压安注不具有余热排出功能,另有单独的RRA系统。在EPR的设计中,借鉴了美系的设计理念,在HPR的设计中,也沿袭了这一特点。故EPR/HPR的RIS系统均设计有独立冗余的多列列,功能上每列都有两种运行模式,安注(SI)和余热导出(RHR)模式;同时,也没有设计单独RRA(余热排出系统 )系统。
七、研究结论
基于对目前在运的各技术路线机组的安全注入系统做对比,得到如下结论:
1、EPR机组与CPR相比,在保留了基本设计框架的同时,也适度借鉴了美系的设计,设备与系统功能分配更合理,这也被HPR所采用。但其提高安全性的理念主要是增加冗余性、独立性,设备增加较多,对设备采购、维护、机组运行带来了压力。
2、美系的AP1000理念为中核版华龙一号所借鉴。全面平衡地贯彻了核安全纵深防御设计原则和设计可靠性原则,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能动安全系统是高效的、经过工程验证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可有效应对动力源丧失,以非能动安全系统作为能动安全系统的补充,可在保证技术成熟性的同时,大幅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利民.EPR机组智能化控制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8:182-18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