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隐患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探究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隐患与防范措施

高文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锡盟安神医院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隐患与防范措施。 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某三甲医院80例的精神疾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首先对不良情况或者发生的隐患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原因追踪、回顾效应分析、识别潜在风险,进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事故(跌倒、坠床、自缢、走失)发生率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等。结果 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的事故发生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隐患较多,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护理隐患的发生,同时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关键词】精神科睡眠障碍;护理隐患;防范措施

近年来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普遍存在,同时也通常面临多种复杂的睡眠问题及面临多种挑战等。其睡眠障碍通常与特定的精神疾病相关,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密切相关,且睡眠质量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导致睡眠质量不断下降[1]

精神科常常有相关精神疾病合并睡眠障碍,通常可能会存在走失( 逃)、自伤( 自杀)、殴打、破坏公物等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的心理、生理的伤害、障碍以及死亡等等[2]。但是在精神科患者住院治疗的期间,往往大部分主要关注患者精神症状的治疗和缓解情况,通常容易忽视对于患者睡眠情况的关注与重视,容易忽视睡眠指标,最终进而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显著。所以综合来看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隐患,需要来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进行及时的防范。因此本研究来综合分析精神睡眠障碍患者的一些护理隐患之后再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杜绝相关隐患现而发生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某三甲医院80例的精神疾病合并睡眠障

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1~70岁,平均年龄(36.21±3.8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36.59±4.75)岁,受教育年限5~16年,平均(7.86±3.27)。(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疾病合并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病病程≥6个月;②年龄≥30岁。③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正常。⑤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已出现严重合并症。②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对患者日常护理的一系列常规操作及标准操作,主要包括一般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记录,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①小组培训。首先方案实施之前,本小组成员先接受系统的培训,经讨论分析后明确各自任务,进而制定完善、科学的工作计划安排。②案例收集与分析。该小组收集2023 年6月-2023年11月的精神疾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出现的不良情况或者发生的隐患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原因追踪、回顾效应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查阅文献、借鉴其他医院经验等对此阶段出现的每一案例进行有效追踪和回顾分析,可利用鱼骨图追踪案例的发生原因、导致因素。从人、机、料、法、环入手来分析人员、设备、可控或者不可控制的内外因素,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问题进行罗列。再通过制作流程图来进行回顾分析,罗列当时的工作流程、当时的现场环境、操作流程、制度标准等收集资料,进行验证原因。③根据原因分析来综合设计综合护理措施:强化基础护理:针对之前存在或者发生的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方案、相应的人员、设施的配备等均进行完善来进一步强化基础护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制度:明确安全检查的时间、频率、内容和方法。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涵盖病房内的电器设备、消防设施、病床及辅助设施等方面。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定期对病房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随机抽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疏忽。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描述、位置、发现时间等。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并跟踪整改进展,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制定夜间巡视计划:根据病房布局和患者情况,制定详细的夜间巡视路线和时间表。确保巡视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配备专业巡视人员: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参与夜间巡视工作。对巡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巡视流程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重点关注高风险患者:对情绪波动大、有自杀倾向等重点患者重点关注,加强巡视和观察。设立紧急响应机制: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时,迅速启动紧急响应机制,及时报告并处理。加强与保卫部门的沟通协作:与保卫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在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处理。④完善预防机制:密切观察:对患者的行为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可能出现冲动行为的患者,应提前做好准备,如加强巡视、保持通道畅通等。评估风险:对患者的冲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治疗情况等信息,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制定预案:根据患者的冲动行为类型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预案应包括如何及时制止患者的冲动行为、如何保护患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等内容。团队协作:医务人员之间应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应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在发现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时,应迅速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控制局面。

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理解患者处于发病期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医务人员应尝试从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情绪稳定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顾虑,给予积极的建议和鼓励。同时,也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活动,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评价方法

实施前后,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事故(跌倒、坠床、自缢、走失)发生率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之后实验组的事故发生情况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跌倒

坠床

割腕

自缢

走失

对照组

40

16

8

3

2

3

实验组

40

2

1

0

0

0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之后实验组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

24(28.70%)

15(17.50%)

1(3.80%)

对照组

10(15.00%)

20(22.50%)

10(12.50%)

P

P<0.05

P<0.05

P<0.05

3.讨论

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而精神科患者常常可能会面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和通宵不眠等失眠问题。这可能与他们的心理状态、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有关,这也为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住院治疗护理期间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因此很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隐患风险情况后,采取综合护理的干预措施来杜绝相关风险隐患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3-4]。对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护理上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并强化护理干预,进一步减少和杜绝的风险的发生发展。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以安全为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患者评估与观察,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评估患者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动态,对异常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医生。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和责任心。强调安全意识培训,学习如何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掌握自卫器具的使用方法。加强环境与安全管理等等来各方面、全方位地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来预防和杜绝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依桐.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 6 (06): 845-846.

[2]刘倩倩,林晓霞. 探究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隐患与防范措施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 7 (08): 1477-1478.

[3]庞东新. 关于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J]. 人人健康, 2020, (01): 125.

[4]郝利英.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 (13): 2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