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技术研究

杨委,郭四海,杨平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501)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受材料本身水化热作用的影响,在达到一定程度时若不采取温控技术防范措施,将导致混凝土产生破裂(有害裂缝)危害结构安全。为在源头上控制混凝土温度,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优化,进行混凝土的热工原理计算,对比标准,计算结果满足温差要求,可见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合理,并且对原材料采取降温措施、对混凝土通水降温,从而消除了水化热因素对混凝土浇筑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控技术

引言

在公路工程中,常见的桥墩基础承台就是一种典型的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但是,水泥混凝土在浇筑初期会产生的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浇筑体内部不易散发,会加速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一般为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浇筑体从而形成了内外温差,当这种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临界值时,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破裂,这种裂缝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功能以及危害结构的整体安全。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专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了以下三点基本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1]

(2)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1]

(3)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1]

根据标准规定,如果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原材料进行配制,可使混凝土浇筑体在浇筑初期的各项温度指标均控制在施工标准以内,就能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的温度裂缝。既然温度是决定混凝土产生破裂或裂缝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温度的大小与混凝土的原材料属性有直接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原材料属性进行选材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最终有效的降低了水化热。本文以某一在建高速公路桥墩承台混凝。

土浇筑配合比为案例,通过采取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料进行选材优化设计的“事前控制”措施后,混凝土浇筑体未产生破裂和有害裂缝,实现了温控技术管理的施工目标。

一、施工环境条件

该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位于我国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属桥梁基础的承台结构,计划于当年6月中旬浇筑混凝土,采取连续浇筑一次成形的施工工艺。属深基坑,基坑底部采用50cm厚的C15混凝土作垫层,混凝土浇筑体侧面四周支立钢质模板,浇筑体顶面为敞开面与空气直接接触。经调查咨询,该桥梁承台混凝土浇筑体相关的信息参数统计于下表:

作者简介:杨委(1976-),男,四川省南充人,汉族,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管理。E-mail471517201



承台尺寸

(mm)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MPa)

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MPa)

钢质大面模板厚度

(mm)

芒市2023年6月室外平均气温

芒市2023年平均气温(

长30000×宽30000×厚6000

C30

C15

3

27

18

二、混凝土配合比选材试配


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两本规范,按混凝土浇筑后60d[1]的强度为标准试配了该超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通过了泵送试验后,选定的配合比要求如下:


选定C30混凝土配合比[2]

水胶比

每m3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kg)

胶浆量

外加剂掺量

细集料细度模数

胶凝材料

细集料

粗集料

缓凝型减水剂

水泥

矿渣粉

0~5.0

19~31.5

9.5~19

5.0~9.5

0.44

260

103

852

290

591

156

160

4.42

30%

1.3%

2.8

采用P.O 42.5水泥:试验测得3天和7天的水泥的水化热值:

三、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温控技术热工计算

表1: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梯度变化值

胶凝材料水泥的水化热

说明:

(1)对于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应在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用量确定后根据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得出,当无试验数据时,式中: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取0.92。

(2)当现场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双掺时,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k= k1+k2-1,式中:k1、k2—粉煤灰、矿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查规范得到,k=1+0.92-1=0.92。

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

式中:

T(t)—混凝土龄期为t 时的绝热温升();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363(kg/m3);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271.79(kJ/kg);C—混凝土的比热容,一般为0.92~1.0,取0.96kJ/();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2450(kg/m3)。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e—自然常数;t—混凝土龄期(d);Tj—混凝土浇筑温度(),按22控制;ξ—降温系数,可查规范得到,浇筑厚度较大时取0.72。

单方胶凝材料对应的系数

式中: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取0.92。W—等效硅酸盐水泥用量(260kg);A、B—与混凝土施工入模温度相关的系数,A=0.0024,B=0.5159。

内部温度T1(t)的计算结果

当t=2d时

T1=48.50℃

当t=4d时

T1=51.75℃

当t=7d时

T1=52.18℃

当t=9d时

T1=52.20℃

表2: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梯度变化值

混凝土浇筑体保温层总热阻,多种保温材料组成的保温层总热阻

说明:混凝土浇筑体四周在养护期间延迟拆模并用作第1层保温层,在混凝土浇筑体顶面及侧面覆盖一层土工布并保持湿润状态用作第2层保温层,土工布规格400g/m2

式中:δ1—第1层保温材料厚度,钢模板厚度取0.003m;λ1—钢模板的导热系数58[(W/(m.K)];δ2—第2层保温材料厚度,土工布厚度取0.003m;λ2—土工布的导热系数0.05[W/(m.K)];βu—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W/(m2.K)],查规范风速1m/s,光滑表面,取35.7134。

混凝土表面向保温介质放热的总传热系数(不考虑保温层的热容量)

保温层相当于混凝土的虚拟厚度(m)

式中:—混凝土的导热系数[W/(m2.K)],可查规范得到,取2.0。

混凝土计算厚度(m)

式中:—混凝土实际厚度(6m);—混凝土的虚拟厚度(0.18m)。

混凝土表面温度(

式中:—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27 );—混凝土虚厚度(0.18m);—混凝土计算厚度(6.36m);—t 龄期混凝土内部计算温度()。

表面温度的计算结果

当t=2d时

T2=27.14℃

当t=4d时

T2=27.16℃

当t=7d时

T2=27.16℃

当t=9d时

T2=27.16℃

注:混凝土浇筑体的表面温度在各个时间段均与外界气温基本保持一致,即为27

表3:混凝土的里表温差

时间

内部温度(

表面温度(

温差(

当t=2d时

T1=48.50

27

21.50

当t=4d时

T1=51.75

27

24.75

当t=7d时

T1=52.18

27

25.18

当t=9d时

T1=52.20

27

25.20

注:混凝土浇筑体在t=9d时,里表温差达到最大值,为25.20,按25计。

表4: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值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式中:E(t)—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²);Eo—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 的弹性量,标准C3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0×104(N/mm²);ϕ—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0.09;β—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该混凝土掺和料的掺量为34%矿渣粉,查规范:34%的矿渣粉弹性模量调整系数β=1.03。

时间段t的弹性模量

E (t )的计算结果

当t=2d时

E=0.51×104

当t=7d时

E=1.44×104

当t=4d时

E=0.93×104

当t=9d时

E=1.71×104

当t=5d时

E=1.12×104

当t=10d时

E=1.83×104

表5: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拉应力变化值

混凝土浇筑体的最大自约束拉应力(MPa)

式中: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0.00001/℃;Ei(t)—与最大里表温差△T1 max相对应龄期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ΔT1max(t)—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Hi(t,τ)—在龄期为τ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可按规范查表取值,t=10d时Hi(t,τ)=0.228。

混凝土浇筑体在t=10d的自约束拉应力σz(t)的计算结果

当τ=10d时

σz=0.52

表6:混凝土浇筑体控制温度裂缝的条件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MPa)[3]

式中: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C30混凝土取2.01;γ—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取0.3。

混凝土浇筑体在t=10d的抗拉强度ftk的计算结果

当t=10d时

ftk=1.91

判断混凝土防裂性能,按下列公式进行判断:

自约束拉应力:

式中:K—安全防裂系数,取1.15;ftk(t)—混凝土抗拉强度计算值1.91(N/mm²)。

自约束拉应力判断:σz=0.52<ftk(t)÷K=1.66,满足要求。

表7: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变化值

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

式中: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εy (t )—龄期为t 时,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其中:εy(t)=εyo ×(1-e-0.01t)·M1·M2·M3···M11,式中:εy(t)— 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εyo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4.0×10-4;M1、M2、…M11 —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依据混凝土配合比查规范取值,查得M1=1.10,M2=1.13,M3=1.00,M4=1.45,M5=0.93,M6=1.00,M7=1.20,M8=0.55,M9=1.30,M10=1.00,M11=1.02。

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Ty(t )的计算结果

当t=3d时

Ty=1.73

当t=9d时

Ty=5.05

当t=10d时

Ty=5.58

表8:混凝土浇筑体的外约束拉应力值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的综合降温差(℃)

式中:Tm(t)—在混凝土龄期为t内,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bm(t)、Tdm(t)—龄期为t时,其块体上、下表层的温度(℃),上表层取27,下表层取22;T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Tw(t)—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可取计算龄期t时的日平均温度或当地年平均温度)(℃),芒市取18。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的综合降温差

当t=3d时

ΔT2(t)=24.68

当t=9d时

ΔT2(t)=25.55

当t=10d时

ΔT2(t)=25.55

混凝土浇筑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t=10d):ΔT2i(t)=ΔT2(t)-ΔT2(t—k)=(25.55-24.68)+(24.68-18.49)=7.0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约束拉应力(MPa)[3]

式中: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υ—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ΔT2i(t)—龄期为t时,在第i 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0.86℃);E2i(t )—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18300(N/mm2);Hi(t,τ)—在龄期为τ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可按规范查表取值,t=10d时Hi(t,τ)=0.228;Ri(t)—龄期为t 时,在第i 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其中:Ri(t)=1-1÷cosh〔Sqrt(Cx÷HE(t))×L÷2〕;Sqrt—平方根函数;当t=10时,Ri(t)=0.65,式中:L—混凝土浇筑体的长度(mm),取30000;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块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mm),取6360;Cx—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N/mm2),按规范查表取值,C15垫层取1.50。

混凝土浇筑体在第9天降温至第20天的外约束拉应力σx的计算结果

当τ=10d时

σx=0.22

表9:混凝土浇筑体控制温度裂缝的条件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MPa)

式中: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C30混凝土取2.01;γ—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取0.3。

混凝土浇筑体在各时间段t的抗拉强度ftk的计算结果

当t=10d时

ftk=1.91


判断混凝土防裂性能,按下列公式进行判断:

外约束拉应力:

式中:K—防裂安全系数,取1.15;ftk(t)—混凝土抗拉强度计算值1.91(N/mm2)。外约束拉应力判断:σx=0.22<ftk(t)÷K=1.66,满足要求。


四、结论

通过自约束拉应力与外约束拉应力的热工计算,其结果均控制在合格标准内,证明所选择的混凝土原材料满足施工要求,可用于浇筑桥梁承台的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作者认为,在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4],源头控制是第一步,在选材方面依据经验粗骨料粒径为5~31.5mm,设计坍落度为160mm-200mm,不掺外加剂时每方砼用水量mw0,=234kg/m3,减水剂减水率为β=30%,砂率大概为37%,在原材料上优化设计,即事前控制管理。热工计算作为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技术的重要手段,可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料进行设计优化,实现混凝土的经济适用性和安全性原则,并满足我国《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四节一环保[5]”的要求。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人工构筑物,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采用“四新技术”施工,全面实现《绿色施工导则》规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nstruction standard for large volume concrete:GB50496—2018.Beijing:China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18.

[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3420—202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21.

Highwa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Test code for c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JTG3420—2020.Beijing.Published by People's Communications Press,2021.

[3]《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Editorial Boar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ual (Fifth Edition).Construction Manual (Fifth Edition).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204—201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ing:GB502042015.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15.

[5]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

Green Construction Guidelines:Jianzhi [2007] No.223.Beijing.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