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研究

刘尧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氧合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个体化实施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研究

支气管哮喘这一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给临床护理带来较多挑战。传统护理模式通常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但该模式忽略了患者间个体差异与需要,造成护理效果不尽人意[1]。在最近的几年中,随着医疗方式的演变和护理观念的刷新,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并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展现出其特有的优点。本文目的是对支气管哮喘病人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个体化护理对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的作用、促进肺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改善护理满意度的积极效果[2]。期望本次研究能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科学和准确的指导,并进一步促进个体化护理的运用和开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即PaO2/FiO2 ≤ 300 mmHg,且存在双肺浸润影;②年龄≥18岁且≤80岁;③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查标准: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存在严重颅脑损伤或昏迷状态,无法配合治疗者;存在严重上呼吸道梗阻或鼻腔出血,不适合鼻导管吸氧者。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PaO2/FiO2(mmHg)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结合无创通气(NIV)治疗,包括:①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②给予常规氧疗,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③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必要时调整通气参数;④常规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等。

(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选择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策略是:1.利用高流量氧气发生器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高流量氧气供应(60-70 L/min);2.暖湿化器对氧气进行了加温和加湿的操作,将温度设置在37°C,并确保湿度达到了100%;3.经鼻导管向病人运送加温湿化高流量氧气,保证鼻导管紧贴鼻孔却无压迫感;4.基于患者的氧合状况和呼吸频率来调节FiO2,确保SpO2维持在90%或更高的水平。5.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指标等,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1)临床总有效率: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计算总有效率。

(2)氧合指标:包括PaO2、PaCO2、SaO2等,定期监测并记录。

(3)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总有效率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总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100

60(例)

35(例)

5(例)

95.00%

对照组

100

45(例)

40(例)

15(例)

85.00%

X2

5.556

P

0.018

2.2氧合指标

实验组氧合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氧合指标结果

组别

时间点

PaO2(mmHg)

PaCO2(mmHg)

SaO2(%)

实验组

治疗前

65.45±8.76

50.12±6.45

89.23±4.12

治疗24小时后

90.56±6.32

38.45±5.12

95.67±2.34

对照组

治疗前

64.89±9.01

51.23±7.01

88.90±4.35

治疗24小时后

80.12±7.45

45.67±6.23

92.12±3.01

2.3呼吸频率及潮气量

实验组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呼吸频率及潮气量结果

组别

时间点

呼吸频率(次/分)

潮气量(ml)

实验组

治疗前

30.56±5.78

350.45±50.12

治疗24小时后

20.12±3.45

450.78±40.23

对照组

治疗前

31.23±6.01

345.89±55.01

治疗24小时后

25.45±4.78

400.12±50.34

3.讨论

在这项研究里,HFNC被认为是ARDS患者护理中的核心措施之一,其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特别突出,尤其是在支气管哮喘这一特定的子群体中[3,4]。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往往会出现急性气道过度反应和普遍的气道炎症,这会迅速加剧呼吸不畅和低氧血症的症状。HFNC提供高流量,加温湿化氧,既能有效提高病人氧合能力又能显著降低呼吸肌负担,有利于病人舒适耐受。

由观察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病人使用HFNC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它能快速增加病人PaO2含量、减少PaCO2潴留、进而有效地减轻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同时HFNC引起呼气末正压效应,有利于保持肺泡开放、降低肺不张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病人通气功能。个体化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具体需要。如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及气道反应性灵活调节HFNC流量及FiO2以保证每一位病人得到最合适氧疗支持。另外,护理团队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呼吸管理意识及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以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严重度。HFNC的舒适度和耐受度也构成了其个性化护理计划成功执行的关键因素。与传统机械通气方式相比较,HFNC不需要气管插管或者面罩密封,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不适及焦虑。同时加温湿化氧降低对呼吸道刺激,增加病人接受度及依从性,利于长期治疗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个体化实施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赵倩,李磊.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016):007.

[2] 李仙梅,姜莎莎,罗顺莲,等.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6):148-149.

[3] 周惠,赵睿泽,张景威,等.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4, 31(05):353-357.

[4] 刘勤,朱斌,寇琼.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效果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40卷3期, 190-192页,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