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患者PCI治疗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3

AMI患者PCI治疗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研究

孙颖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 探究AMI患者PCI治疗中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心室重构指标、NT-proBNP 水平及运动耐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肌酶及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AMI患者PCI治疗时,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方式,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心肌酶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阿司匹林;沙库巴曲缬沙坦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导致心肌供血中断,其会使得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坏死,进而导致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憋闷感等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1]。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展治疗,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快速开通所阻塞的血管,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改善预后。然而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血栓栓塞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各种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患者在开展PCI干预的同时,需要辅以相应的药物干预非常重要。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其在应用于人体后,能够起到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灌注的效果,在应用于人体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过单一用药效果有所欠缺,因此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2]。而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复合药剂,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水平,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3]。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联合以上两种药物对AMI患者PCI治疗术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39~73岁,平均(50.23±2.51)岁;病程3~12h,平均(6.23±1.55)h,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38~73岁,平均(50.25±2.53)岁;病程2~12h,平均(6.26±1.53)h,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AMI诊断标准;②病史完整;③接受PCI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功能损伤;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③存在颅内出血患者;④对本文药物存在禁忌反应;⑤存在精神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给予患者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HJ20171079,90mg)口服,每次90mg,每天两次,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 国药准字 HJ20160685,100 mg)口服治疗,每次100mg,每天一次[4]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Novartis Farma S.p.A., 国药准字HJ20170362,50 mg)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次,随后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适当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每次200mg,每天两次。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心室重构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5];(2)对比两组心肌酶指标,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于3500r/min离心机离心10min后取上层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6];(3)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同样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分析;(4)对比两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运动耐力;(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处理计数(χ2)和计量(T)资料,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心室重构指标

观察组各项心室重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心室重构指标(image1.pdf

组别

例数

LVEF(%)

LVMI(g/ ㎡)

LVEDD(mm)

LVESD(mm)

对照组

40

51.38±3.75

100.23±6.57

48.33±2.85

33.51±2.23

观察组

40

55.53±3.85

95.02±6.71

45.37±2.76

30.55±2.15

T

4.883

3.508

4.718

6.043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心肌酶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肌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心肌酶指标(image1.pdf

组别

例数

CK

LDH

CK-MB

对照组

40

143.75±6.23

173.25±7.85

35.77±6.02

观察组

40

133.75±6.13

157.02±6.85

25.75±6.53

T

7.236

9.852

7.135

P

0.001

0.001

0.001

2.3 炎性因子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炎性因子水平(image1.pdf

组别

例数

IL-6(ng/L)

hs-CRP(mg/L)

TNF-α(ng/mL)

对照组

40

10.25±2.37

6.15±1.57

5.11±1.25

观察组

40

7.51±2.11

4.51±1.35

3.71±1.02

T

5.461

5.009

5.388

P

0.001

0.001

0.001

2.4 NT-proBNP 水平及运动耐力

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 水平及运动耐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NT-proBNP 水平及运动耐力(image1.pdf

组别

例数

NT-proBNP(pg/mL)

6MWT 距离(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661.23±51.25

423.71±39.61

237.11±25.01

388.21±30.75

观察组

40

659.17±51.37

346.27±27.35

235.61±25.16

422.01±32.55

T

0.179

10.175

0.267

4.774

P

0.858

0.001

0.789

0.001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

出血

尿酸升高

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40

1(2.50)

0(0.00)

1(2.50)

1(2.50)

3(7.50)

观察组

40

1(2.50)

1(2.50)

2(5.00)

1(2.50)

5(12.50)

χ2

0.555

P

0.456

3 讨论

AMI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类型,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均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8]。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PCI术治疗的方式,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心肌血流灌注,进而减轻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效果[9]。然而,患者在接受PCI术治疗后,容易出现血管内膜损伤及支架内再血栓的情况,进而诱发血栓,导致患者的疾病复发。AMI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心功能受损,心室重构,在临床上表现为心室肥厚、左心室功能降低等临床症状,进而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心力衰竭,进而引起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10]。对此,在开展PCI术后,仍然需要辅以科学合理的用药干预,以此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类型,其在应用于AMI患者中,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的环氧化酶,降低前列腺素的生成,进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预防血栓的形成。与此同时,阿司匹林片应用于人体后,除了抗血小板聚集外,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的耗氧水平,进而提高心肌的供血量,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降低心肌损伤,从而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1]。不过,在实际治疗中,单一用药的效果有所欠缺,因此往往需要考虑综合用药方案。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符合药剂,前者沙库巴曲能够提高脑钠肽等多种血管活性肽的水平,实现利尿、排钠的效果,有效激活血管紧张素以及交感神经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患者的机体血液循环指标,而后者能够发挥出一定的降压作用。将其应用于AMI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降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同时也能够起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通过联合以上两种药物的方式,能够切实改善AMI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肌酶水平,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水平,同时药物本身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添加并不会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12]

综上,在AMI患者PCI治疗中,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的方式,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肌酶水平,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聪德,刘甲兴,曾清泽,等.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心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3,32(6):604-608.

[2]李喜,朱路平,张梦春.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与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4):4022-4024.

[3]刘海燕,宋毓青,陈永福,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B型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2,17(1):15-18.

[4]王海珍,朱小宇,严卫国.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3901-3904.

[5]阮文婷,魏希进,管琳.血清NT-proBNP、Gal-3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3):192-195.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0):766-783.

[7]孙琼,宋涛,耿晶,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早期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心理体验和康复需求的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10):36-40.

[8]黄慧君.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NT-proBNP、BMI、心肌酶谱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126-129.

[9]刘大一,潘震华,李颖,等.小剂量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42(5):257-260.

[10]朱华,郑晓丹,顾勇清.急诊介入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11):1124-1128.

[11]周丽娟,曹巍,詹峰,等.基因导向的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血小板聚集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4):383-389.

[12]许丁,赵慧慧,周淑文,等.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1):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