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迟开”的花蕾沐浴爱的阳光——浅谈初中教学中后进生的优化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让“迟开”的花蕾沐浴爱的阳光——浅谈初中教学中后进生的优化教育策略

姓名:黄源昌

单位:云浮市第三中学 邮编:527300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常会面对在学习成绩或品德修养上暂处落后状态的学生群体,积极促进此类学生的正向转变,不仅是学校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加固班级团结纽带、提升集体向心力的关键策略。对此,文章首先对初中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随后对具体优化教育策略提供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帮助该部分学生克服障碍、重拾信心,能够积极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教学;后进生;优化教育

引言:“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崇高愿景。然而,现实情境下,学生由于所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加之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基础的千差万别,共同构成了学生群体中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此类差异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采取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身条件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一、初中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学校过度聚焦学生的升学率指标,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该种教育导向下,差异化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将于无形中导致部分学生与整体教育要求脱节,促使后进群体的形成。不仅如此,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将令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灵活性,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且倘若教师无法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还可能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进而陷入学业与品德上的困境。

(二)家庭因素

父母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导师,其言行将对学生成长造成重要影响。一个温馨和睦、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氛围,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反之,若家庭环境恶劣或关系紧张,则很可能成为学生走向后进状态的催化剂。除此之外,家庭教育方式也应导致后进生现象不可忽视的原因。如:倘若家长过度溺爱学生,则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一旦外界环境无法满足学生期望,便可能诱发行为失范和道德偏差,致使学生成为后进生。

(三)社会因素

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启迪,也有负面的侵蚀。初中生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在遇到不良社会风气时极易被误导,导致行为逐渐偏离正轨,最终促使后进生现象的形成。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未经筛选的内容与信息,稍不留意便会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污染,且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易导致学生价值观迷茫,进一步加剧后进生的产生。

(四)自身因素

初中后进生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值心理与生理急剧变化的阶段,面对外界的复杂多变,学生往往难以迅速且恰当地内化与适应。该种不成熟的情感处理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容易陷入情绪的低谷,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不仅学业上可能滞后,品行上也可能出现偏差,最终步入后进生的行列。

二、初中教学中后进生的优化教育策略

优化初中教学中后进生的教育策略,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和谐氛围以及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策略:

(一)用心关爱学生成长

教育机构与教师群体应将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视为核心使命,而这一切努力的基石,在于对学生深切地关怀与热爱。唯有以真挚的关心与热爱为桥梁,方能搭建起与学生畅通沟通的渠道,确保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反馈。针对后进生群体,学校与教师应始终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引领,深入了解每位后进生的独特需求与挑战,以激发该部分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个性化的引导策略逐步缩小其与班级整体的差距。事实上,后进生内心深处对教师的关怀与呵护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教师应以一种细致入微的态度,深入了解每位后进生的独特处境,量身定制出既具体又详尽的教育策略,以期精准施策,助力学生走出困境。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持续的关爱与鼓励时,不仅能有效缓解内心压力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开展,还能逐渐消除其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与距离,构建起基于信任与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进而能支撑后进生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前行[1]

(二)用行动影响后进生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级中后进生的存在是“当然性”的,但是不是必然性的。教师作为与学生日常相处时间最长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造成影响,故教师应明确自身典范作用,以真诚而深厚的情感为纽带,巧妙引导后进生成长,如通过关注日常行为的小节来提升学生的修养与格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塑造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等。该过程中,教师还应将德育理念巧妙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逐步规范言行,使之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且教师还应积极传递社会广泛认同的美德与价值,激发后进生内心的善良与爱心,促使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追求进步的转变。只有教师始终言行举止高度一致,展现出表里如一的品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轨迹,进而能够培养出一批在校园内能够团结互助、在家庭里懂得尊敬长辈、在社会中严格遵守规则的优秀初中生

[2]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初中阶段,部分后进生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挑战,包括与朋友间的矛盾冲突、学业上沉重的负担等,众多压力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的心理防线变得尤为脆弱,极易滋生各类心理问题,进而阻碍学生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主动迈出步伐,深入后进生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与交流,准确把握每位后进生在学业进展、思想动态及行为表现上的具体状况,实现对学生成长轨迹的全面跟踪与了解。随后,教师应在该基础上,秉持平等与尊重的原则,针对后进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精准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助力学生走出困境,重拾信心。需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偏见与歧视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若对后进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不仅会对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还会严重损害教师自身的职业形象与威信。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坚守公正无私的立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从而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3]

结论:总而言之,后进生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及时思考初中教学中后进生的优化教育策略十分必要。教师作为课堂内容的决定者、引导者,应该勇于探索新颖策略,秉持全方位、多视角的细致态度,深入剖析每位后进生的独特性格与学习状况,精准制定个性化的转化路径,辅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塑与全面成长,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良好品德与扎实学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炳正.用心陪伴静待花开——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初探[J].新智慧,2024,(12):97-99.

[2]李东柱,杨淑琴.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14-215.

[3]吴宏燕.初中教育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09):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