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眼里我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严中有爱、严爱交织的老师,因为我一直坚信“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班有一名女同学张某某,她是学校选科组合后从实验班分到我班来的。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好、心气高,张某某原来的同学大都留到实验班了而她被分到普通班,为此刚分到我班时张某某感到落差大、很不甘,学习没有劲头,经常上课走神、睡觉。关注到这个情况,开学之初我多次找她谈话,但收效甚微。直到后来这个孩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有一次周末回家后,张某某拒绝返校,家长很是着急,硬是逼着孩子来上学。周天晚自习开始好长时间后,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她和孩子在校门口,孩子死活不下车,就是不愿意进学校上课。接到家长电话后我立即赶往校门口,当时就是想着劝她赶紧回班上自习。当我走到学校门口时,发现只有张某某的妈妈站在自家轿车前,见到我,她就想向我诉苦,被我拒绝了,我给张妈妈说“我先看看孩子吧!”打开车门,我看到张某某弯着腰,双手捂着脸并将脸深深地埋在胸前。我轻轻地叫着她的名字,可好久,她也没抬头。“和老师聊聊好吗?”我一连问了3遍,她才抬起头。看到她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这还是那个可爱的张某某吗?头发乱糟糟的,也没戴眼镜,同时身体还瑟瑟发抖,整个人显得是那么惊慌失措,就像一个严重受到惊吓的孩子,全无往日的神采。本想劝她进班学习的我,突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情不自禁地将她拥入怀中,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别害怕,和老师聊聊...”此时我就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对新入园的孩子一样安抚着张某某,和她开着一些玩笑。“是不是太想吃妈妈做的好吃的了,才不愿回学校上课?”等等。说了好多,但唯独没有谈学习的事,因为我知道此时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比学习更重要。也许是我们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影响到了张某某,她的情绪稳定了很多。最后,我和张某某就像妈妈和宝宝一样约定当天先跟妈妈回家,第二天早上再返校。同时我们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小坏蛋!”。即便是有了约定我仍然不敢确定张某某第二天是否能返校,然而,令我惊喜的是张某某第二天按时返校,情绪也好了很多,上课也认真听讲了。后来,张某某的妈妈和我说:“谢谢您!当时我真该给您拍张照片,您当时的行为太令我感动了,可惜当时我处于严重的焦虑中没想起来。谢谢您,袁老师,是您春雨润物细无声般的爱感染了孩子,将孩子从严重的焦虑和抑郁中拉回了正常状态。”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一句暖心的问候,一记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一个个不经意间传播爱的行为,就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生那颗脆弱的心,点燃了学生的理想之火、希望之火!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导师和朋友,充当着多重角色,但部分教师始终以为学生好的想法,对学生进行规劝。以张某某同学所经历的事情为例,可以看到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即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学生“拨乱反正”,寻找正确道路的应有之义。甚至,教师能够凭借自身专业角度和知识,帮助学生分析现阶段他们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难题。然后,要想实现上述目的,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并通过主动作为,给予关怀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看成最真心的朋友。
“润‘生’细无声”是一种细腻而深远的教育理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通过细微的关怀和引导,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和成长。然而,当学生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该如何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关怀和引导呢?很多时候,通过说教、批评等方式来管理学生,会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而通过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拥抱等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来传递关怀和理解,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例如,在面对张某某同学的情绪问题时,我选择了拥抱和轻松的交流方式,而不是严厉地说教。这一举动缓解了她的紧张情绪,还让她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温暖和支持。可见,当学生陷入迷茫、焦虑或失落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我们不必急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必长篇大论地阐述道理。相反,一个简单的问候:“你还好吗?”或者一个关切的眼神,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在意。这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教育情怀,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支持,还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有一颗热爱学生、愿意付出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在不经意间给予学生最大的关怀和帮助,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可能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反复徘徊。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这种信任和期待,会传递给学生,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教育方法也需要灵活调整。为此,除了耐心和信心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实施“润‘生’细无声”的理念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旨在通过新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教育体验。例如,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整合等创新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体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实践“润‘生’细无声”的理念。例如,组织班级团建活动,通过游戏和互动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缓解他们的压力和焦虑。一对一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深入的谈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针对性地帮助和支持。
总之,“润‘生’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一句暖心的问候、一记鼓励的眼神或一个温暖的拥抱等简单而真挚的表达方式,我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从而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地前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未来,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潜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