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0048
摘 要:预决算偏离程度反映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层面对预算的要求,介绍了高校预算收支的内容,并分别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监控方面分析高校预决算偏离的原因,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有效控制预决算偏离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预决算偏离;原因;控制路径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2018 年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9年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020年重新修订了《预算法实施条例》。这些新的制度法规都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了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了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全过程的绩效管理链条,强化了预算约束,规范了预决算行为。在高校财务中,预决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预决算偏离情况是是衡量预算执行情况的关键指标,也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的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校预决算偏离度指年度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出入,包括收入的预决算偏离和支出的预决算偏离,偏离值越小,说明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收支的控制能力较高,预算的约束力较强。偏离按照偏离的方向,又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决算收支大于预算收支,为正偏离;决算收支小于预算收支,为负偏离。
从收支结构的角度看,高校的预决算收入有财政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内容,财政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主要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拨款,该部分的偏离形成原因主要受政策或者经济环境的影响,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主要为高校学费收入和经营类收入,该部分的偏离形成原因受学生规模、房租情况等影响。高校的预决算支出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一般都是常规和稳定的内容,相对来说偏离较小;项目支出是为了完成特定用途或目标而发生的支出,由于执行环节和不可控因素较多,与基本支出相比,偏离较大。
二、高校预决算偏离原因分析
高校的预算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等环节,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高校预决算偏离。当前,在高校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如下问题。
1.预算编制不规范
高校预算应为全面预算,包括高校的所有收支。目前存在预算收支不完整的情况,一些高校的收入并未全部包含的预算收入中,比如高校通过委托研究、合作研究、招投标等方式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签订合同取得的外来科研收入,以及高校零散的房租、培训收入等。高校预算编制与发展规划“两张皮”,高校年度预算与重点工作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没有有效匹配,导致现有的规划体系不能很好的指导预算编制,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很好的匹配规划,对预算资金的引导作用不充分。项目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项目经费申报测算依据不详细,项目申报重短期、轻长期,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实施方案变动较多,预算调整频繁,入库质量不高。
2.预算执行不严格
高校在预算执行中刚性不足,预算执行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项目执行与期初预算项目不匹配,预算调整手续不规范,导致项目执行随意性较大。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率偏低,由于项目执行涉及采购、实施、报销、审计等环节,手续繁琐,参与部门较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沟通,相关政策、工作流程宣传不够,导致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经费执行进度较慢。
3.预算绩效监控不力
高校预算绩效目标内容设置不够精准,项目绩效目标的可量化性、可考核性、针对性不强,没有突出项目核心产出和效果。绩效责任主体意识不强,问责机制不健全,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仅仅停留在纸面评价,评价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高校预决算偏离的控制路径
(一)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提高预算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1.规范项目立项程序,严格项目准入流程。高校应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程序,严格筛选储备项目,加强项目入库审核。归口管理部门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在项目申报前,各归口管理部门向校长办公会陈述拟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校长办公会审核拟申报项目与学校发展规划是否一致,立项依据是否充分, 是否具备相应的实施条件等,并对拟申报项目进行轻重缓急排序,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校长办公会意见确定申报项目。另外高校应聘请第三方评审公司对归口管理部门申报项目进行专业评审,并与项目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就申报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项目单位根据专业评审意见,编制预算明细时,制订政府采购计划,进行事前询价,了解采购内容市场行情。金额较大的仪器设备,提前由专家论证,确定仪器设备规格和型号,不断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制,科学分析项目子活动和实施内容,充分评估、调研和论证,确保预算编制与项目实施高度匹配,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可执行性;严格按照“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将严格执行,确实需要调整预算的按规定程序报批,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等及时办理资金支付。
3.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在预算编制环节,将结余结转资金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结余结转规模大的项目相应抵顶下一年度预算,对容易形成结转的跨年度项目,通过分年安排资金措施,合理确定当年预算,从预算源头避免形成结余结转,切实消化和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增强预算安排的精准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二)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1.高校应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预算批复前,督促各管理部门做好预算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资金下达后,及时通知执行部门,明确预算执行时间和工作进度;项目执行中,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摸底,将项目经费执行情况反馈给项目负责人,不定期召开项目资金推进会,落实约谈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水平。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在确定无法保证项目经费正常执行的情况下,应要求项目归口部门提前报备,尽快统筹安排,按规定启动项目预算调整程序,提高项目经费执行率。
2.规范预算调剂手续。对于结转资金,高校要提前启动结转资金统筹工作,对上一年上级部门安排的结转资金,高校要加强与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实时跟踪了解项目执行情况,督促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及时梳理不具备支出条件或者不能按原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上报学校进行统筹安排,严格按照财政部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项目结转资金的预算调剂手续。
(三)加强预算执行绩效监控
1.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强化绩效问责力度,从资金使用源头上明确责任,提高项目负责人的主体意识,高校应从制度上出台《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明确奖惩措施,压实归口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提高制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预算绩效问责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为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2.加强预算执行过程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监控,对预算执行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当年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和资金使用是否存在偏差进行研判。对预算执行率较低和绩效指标偏差较大的项目,在安排下年预算时予以适当核减,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指挥棒
”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校预决算偏离与衔接研究[J]. 徐玲玉;孙海涛.大学教育,2023() .
[2 湖北省属公办本科高校预决算偏离问题研究(2016-2020)[J]. 杨波;林娇娇.教育财会研究,2022(03)
[3 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降低预决算偏离度的路径探讨[J]. 刘世红.商业会计,2021(11)
作者简介:张新妍(1986.2-),女、河南三门峡,硕士,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
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4ZYJS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