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娜 曹祺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710100 陕西 西安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录严重创伤患者70例。运用抽签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35例)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时效用时更短,结果比较P<0.05。结论:运用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能够大幅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这一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挤压伤等高能量损伤引发的医疗紧急情况。在严重创伤的救治过程中,把握关键时间点至关重要,创伤后的10min被称为“白金10分钟”,这是最佳的救治时间窗口,由于严重创伤通常涉及多个身体系统和器官的损伤,所以其治疗往往需要多个医学专业的协同合作,但多学科合作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各个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和充分,可能导致治疗决策的延迟或不准确,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1]。此次研究针对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用于严重创伤救治的效果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录严重创伤患者70例。运用抽签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男、女分别有20例、15例,年龄于19-74岁之间,平均47.11±9.26岁;观察组(35例)男、女分别有21例、14例,年龄于20-72岁之间,平均46.73±9.03岁。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急救模式,接到120的调度指令后,急诊科室迅速作出反应,赶往事故现场,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病情评估,并实施了必要的紧急医疗措施,通过电话提前与急诊科沟通,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的急救室后,进行一系列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的讨论结果,医疗团队决定是否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更为深入的治疗。
观察组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1)成立多学科协作的创伤急救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抢救室医生护士、急诊外科专家、骨科医生以及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组成,所有小组成员都需接受统一安排的创伤急救流程及数字化平台操作培训,确保小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创伤的应急处理流程,还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接收事故现场及急救车转运途中对患者伤情的基础处理信息,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急救服务
(2)数字化平台:一旦120指挥中心发出调度指令,数字化平台立即启动,迅速通知创伤中心和急诊值班医生,值班医生通过平台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立即做出反应,确保急救车能够依据平台提供的最优路线,迅速且高效地抵达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医生利用其专业技能,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初步评估,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判和处理
(3)转运管理:在急救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将患者的病情详细记录,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上传至院内系统,以便院内医务人员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准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放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快速得到必要的医疗干预,运用数字化平台迅速传达给相关科室的值班医生,确保医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时间,以便在患者到达医院时能够立即展开有效的抢救工作。
(4)紧急处理:当创伤患者被急救车安全送达医院后,医护人员迅速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实时监控心率、血压等关键生命体征,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变化,经验丰富的护士团队在患者身上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通路,并采集患者的血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查,协助患者迅速送往放射科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在此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任何紧急情况
(5)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在患者完成CT等影像检查后,立即由早已就位的多学科团队医生进行阅片和伤情评估,在协作诊疗的过程中,各专科医生围绕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共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多学科团队到达、完成CT检查、抢救室滞留和住院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
2结果
2.1救治时效
如表1所示:观察组救治时效用时更短,结果比较P<0.05。
表 1对比两组(±s)
组别 | 例数 | 多学科团队到达时间(min) | 完成CT检查时间(min) | 抢救室滞留时间(miin) | 住院总时长(d) |
对照组 | 35 | 7.51±2.35 | 17.96±8.21 | 55.52±27.66 | 28.43±7.48 |
观察组 | 35 | 4.18±1.55 | 11.67±6.47 | 32.73±20.07 | 20.67±5.88 |
t | - | 6.9981 | 3.5600 | 3.9453 | 4.8252 |
P | - | 0.0000 | 0.0007 | 0.0002 | 0.0000 |
3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挤压伤等高能量损伤事件频发,导致严重创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传统急救模式存在沟通对接的不充分的问题,经常导致急救车抵达现场的时间延误,进而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及时送医,从而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且由于缺乏跨学科的专业协作,单一科室在处理严重创伤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可能出现判断能力不足或缺乏专科意识的情况,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创伤后救治效率,有时甚至导致患者机体遭受不可逆的损害[2]。实施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通过精确的时间管理,确保急救车能够迅速响应,减少现场等待时间,确保了时间上的高效利用,在人员安排上,平台实现了跨科室的协同工作,确保了各专科医生能够及时到达急诊抢救室,参与救治,有序的救治工作安排,不仅提高了救治效率,还避免了单一科室在处理复杂创伤时可能出现的判断失误和专科知识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质量,确保了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3]。
综上所述,运用数字化平台+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能够大幅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雪霞,刘雅建,张春花.多学科协作下的康复介入管理对ICU严重创伤患者康复进程、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11):1497-1501.
[2]常杰,方张玲,王谨,等.数字化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10):1306-1309.
[3]杜哲,黄伟,王志伟,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2(02):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