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质量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7
/ 1

基层医疗质量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王庆梅

江油市中医医院 62170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层医疗质量管理有了更高要求。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诊疗规范以及道德要求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照顾,这样既能够保障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同时还可以使基层医疗质量水平得以提升。本文重点讲解医疗质量管理是什么以及其管理特点,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基层医疗质量管理是怎么回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通常是医疗机构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过程中,依据相关要求为患者提供的医疗照护的程度。体现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指标通常较多,例如生存率,病死率,治愈率以及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和住院时间等,这些均能够体现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与此同时,针对患者的满意度、开展医疗诊疗过程中经济效果、医疗工作效率、工作连续性以及系统性均能够针对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进行体现。因此简单来说,医疗质量主要以医疗技术、医疗管理、经济效益等三方面进行综合体现,将上述三部分内容高效结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指导,是保障基层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难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标准性。

基层医疗质量管理原则有哪些?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针对服务要素、服务过程以及服务结果实施管理以及控制,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能够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达到相对规范的标准。管理原则主要包括(1)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就医过程中收费合理性。(2)疾病预防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指导过程中,通常需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疾病预防使医疗水平得以改进,以此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避免重大疾病产生。(3)在管理过程中强调系统管理、过程管理、部门管理、全员管理,通过有效、科学、系统化地管理,有助于基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而且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数据化,标准化,科学性,实用性等统一的原则。

基层医疗质量管理特点有哪些?由于基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高难度性,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通常存在一定的管理不足(1)过度重视生存率、病死率、治愈率以及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等相关指标。这种情况下导致医疗质量管理存在偏颇,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基层医疗在开展质量控制更应注重“个案”,通过个案管理能够针对基层医疗的技术水平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2)人员配备问题,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人员配备不齐的特点,仅能够满足依法执业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医疗质量管理落实过程中需要保障自身人员配备的齐全性,以此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指导工作。(3)模仿大医院,部分基层医院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效仿大医院管理模式,造成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方法不匹配性,因此在实际的基层医疗质量管理中需要以基层视角开展质量管理工作。(4)需要重视关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重点从便捷、经济、安全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以此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性,支出的经济性,诊疗的安全性。

提升基层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保障各个岗位有人坚守,保持主动的服务态度,可以创新值班、交班的工作制度,为其提供补贴,并做好离岗的交代工作,必要情况下的处罚等内容,这样能够使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与此同时,需要保障医疗服务的迅速性,当患者前来就医,需要迅速为患者实施基础的诊疗,迅速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指导工作,以此使患者感受到自身受重视,不会产生被怠慢的感受。而且需要做到精准识别,在患者用药过程中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科学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日常正确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更加需要注重对医患纠纷的处理,处理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心理准备、证据准备,并且了解医患纠纷的事件评估内容,如过错情况、损害情况、因果关系,以此保证医患纠纷处理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