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医院 湖北省 武汉市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将这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研究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展开不同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输液治疗服务,有利于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提升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输液室;护理工作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也是比较多的。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能够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时查找出来,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正,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因此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普及。我院心血管内科也开展了针对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法纳入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45~75岁。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6~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期巡查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用药和饮食指导、压疮可能评估、坠床可能评估、健康教育等。①成立专门的风险控制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包括护理骨干,小组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控制小组应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对风险护理应急措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不合格或不规范情况及时纠正。②药物风险指导并监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需要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讲解服用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悸、面色潮红、头痛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并在交接班时做好记录。此外,患者在使用部分药物后会出现可逆的、短暂的直立性低血压,应告知患者用药后卧床休息。③饮食指导。如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应提醒患者注意钠盐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多摄入水果蔬菜,少食多餐等。④设置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将“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等标识置于显眼位置,提醒患者和护理人员,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⑤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住院期间患者上厕所时,要求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指导患者上厕所时要动作缓慢;如出现便秘应告知医生,切忌患者用力自行排便,防止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很满意。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述,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良情绪对比[n(%)]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上,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有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失常、高血压及心绞痛等,患者常见症状有功能性便秘、腹水、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腹痛等。心血管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因此,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有效的护理,以增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心血管内科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常规护理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或缓解病情的发展,但在治疗效果的提升上效果甚微,因此新的护理模式的引入十分必要。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重点集中在风险事件的预防上。成立风险控制小组定期进行组内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的能力。通过给药指导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通过设置护理标识,降低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可能;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教育,降低患者日常生活中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①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紧张烦躁、疲乏等。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发生了异常。一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对身体是无害的,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房早、室早、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等。这些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在劳累、熬夜、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发生。另外,一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寿命,比如室速、室颤等,需要积极治疗。③冠心病: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心绞痛、心肌梗死是比较严重的冠心病类型。需要积极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的可能性。④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几乎所有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是一组特定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这是由于来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患者的疾病有着突发性以及疾病多变性的特征,且该科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大多数疾病发展比较急速,且发病后病情较为凶险,这对患者的身心以及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以上的种种因素,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护理进行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隐藏的风险事件,这需要引起科室的关注。护理风险是指医护人员在进行对患者的护理抢救、处理配合以及日常的护理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对患者造成伤害以及对护理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事件。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管理,这就要求从多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主要从患者、医护人员、护理制度与技术以及患者的环境、医疗设备、药物等方面入手。使风险管理能够具体化,这就要求科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识别与分析护理操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的能力,对于医院来说,需要完善和健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流程,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有章可循。从本研究数据结果来看,加强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除了能够降低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外,还能降低患者发生负面情绪的概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时候,应当明确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应对措施的拟定,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促进患者治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尔平﹒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1):301﹒
[2]田玉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8):101-103﹒
[3]明红﹒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1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