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2

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研究

高龙

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邮编:73000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时要求,消防救援队伍要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当前,消防改制船至中游,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与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显现,笔者结合兰州市消防救援队伍实际,就新时期下提升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全灾种;大应急;多元化;救援体系

一、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意义

兰州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期,火灾隐患体量大,兼具高空、地下、水域、危化品等灾害事故风险。消防救援队伍改制后,承担着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任务。面对严峻的应急救援形势,消防救援队伍唯有补齐短板,强化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救援能力,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冲得上、打得赢,救得下,圆满高效打赢应急救援现实斗争。

二、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职能拓展带来新挑战 ,导致行动上有偏差

随着职能任务的拓展,消防救援队伍的处置对象由单一灾种、单一救援转向高空、山岳、水域、坍塌、爆炸等多种类别,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综合救援理念在各级指战员中得到初步确立。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灾害对象,要做到拉得出、打得赢,就需要指战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系统化的救援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下列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专业化教育训练和业务培训体系相对封闭;二是对辖区灾害事故种类的分析研判不够充分,专业化队伍建设指向性不足;三是扁平化的高效指挥体系尚未健全,固守成规、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一时难以突破。

(二)队伍建设面临新压力,导致发展上有温差

改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始终在摸索、尝试,不断化解新时期、新队伍呈现出的新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每年国家队消防员退出人数相对较多,而招录人数与预期计划相去较远,走的多、来的少,难以填补人员空缺;另一方面是政府专职消防员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比较迷茫,面对铺天盖地的火焰蓝宣传攻势,感觉没有存在感。加之一线指战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心理承受压力较大,萌生想早日退出队伍的想法,形成人越少、越留不住人的恶性循环,造成战备人员紧缺,削弱了队伍的战斗力。

(三)职业发展引出新课题,导致成效上有落差

根据《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管理规定(试行)》文件精神,消防员入职训练应坚持专业化教育、实战化训练为主线;消防员晋升和专业技能培训应坚持紧贴岗位需求、突出专业技能、区分层次对象、注重质量效益。新的管理规定对消防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现行的训练大纲、培训教材、操作规程相对更偏重纪律部队的特色,模式化、统一化、军事化风格明显。因此,虽然消防体制完成了转改,但大量的消防员培训仍然需要依托练兵等阶段性活动,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训练机制普遍缺失,造成消防员的综合技能水平难以实现的提升,难以满足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需求。

三、解放思想,优化配置建立高效救援体系

(一)在上做工作,优化消防站单车编组和多车协同作战。

消防救援站是构成多元化灭火救援体系的基础单元。目前,普通消防站的车辆配备基本都能满足2辆主战车和1辆以上特种(辅助)车。根据现状,主战车战斗小组的配置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般将主战车指战员分为2个灭火(抢险)攻坚组,每组4人。在当前跟车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精简战斗小组,将原本的4人一组改为2人一组。例如,目前跟车指战员人数一般为5-7人,那么至少可以组成2个以上战斗小组,按照灭火行动环节任务初步分为侦察救援组、破拆灭火组和供水警戒组,且可以结合初战处置程序进行相应调整;其次,消防站可暂时转变单车独立作战的理念,统筹分配各车战斗小组的任务,形成多车协同作战的模式,即使会在执勤车数量上造成减少(2车并作1车用),但却能最大化地发挥现有人员和车辆的实战效能。

(二)在上下功夫,构建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编队。

对消防救援站的执勤实力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后,需要进一步根据辖区情况来构建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编队。强化支队级指挥中心平台的实体化运作,针对灾害特点和消防站实力,及时介入警情,调集相应的力量进行处置。通过这种整合,一方面可以相对集中现有力量,做好处置重大灾害的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消防救援站区域协同作战的能力建设,并通过实战的磨合、检验,固化机制,进而构建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编队,有效提升消防救援站协同作战效能。

(三)在上做文章,建立应对特殊灾害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编成。

根据全灾种、大应急处置要求,除了要针对火灾,在消防站和行政辖区层面提升处置能力,还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满足特殊灾害处置需求的应急救援力量编成,随时做好本区、本市甚至跨省市的应急救援准备。首先,要加强总体规划,在支队内部

攥紧拳头,调集骨干力量,配备专业装备,组建50人左右的专业救援消防站,作为支队参与地震、抗洪抢险和防化等事故处置的核心力量,其它消防站则以火灾处置为主,在专业救援中承担辅助和支持职能。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由专业救援消防站承训,其它消防站采取交流、轮岗、抽调等形式参训,建立专业救援的培训、轮训机制,持续培养业务骨干,优化专业救援力量的梯队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加强装备建设,充分整合现有战勤保障分队资源,探索建立支队战勤保障模块化调度、整体式运送机制,确保装备出得去、出得快

三、抢占先机,着力拓展业务培训广度深度。

(一)下好业务培训先手棋,开展系统化的基础业务能力培训。

众所周知,消防员职业的专业性强,涉及的科学知识范围广,对个人素质要求高,需要具备综合的理论、体能、操作和协同行动能力。但消防员的学历、能力、性格、阅历等个体存在差异,加之我们现行的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大量的时间花在重复性基础项目训练上,以求达标,或者追求极致速度和难度的竞技训练上。笔者认为,应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既要传承理论、体能、技能的传统培训框架,又要改进偏执一端的现状,坚持从实战出发,坚持战斗力标准,夯实消防员的基础业务能力。

(二)牵住业务培训牛鼻子,开展多样化的模拟实战训练。

多年以来,练为战始终是训练工作的指导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训战脱节、不一致的问题。如何密切联系实战组织训练,缩短操场到战场的距离,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深化日常实战演练的综合训练效果,坚持实地、实装、模拟实警,不能局限于预案设置和演练方案,要注重技术和战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二是要充分发挥总队现有大型实训装置的作用(如真火训练装置、烟热室等),增加模拟训练的时间和频次,不断强化对特定事故类型的训练和研究;三是要因地制宜,着力建造或制作功能多样、类型齐全的小型模拟训练设施,作为大型实训装置的补充和延伸,以便于消防站的日常实战训练。

(三)打好业务培训主动仗,开展模块化的编成运作训练。

改革转隶以来,特种灾害事故救援力量的集结拉动与实战调派频率明显提高,说明在当前形势下,各级单位都急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针对现有应急救援力量的合理编队与编成,是整合救援力量、提升救援效能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避免设而不用、纸上谈兵的问题。因此,要着眼大局,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既要夯实单车编组和多车协同作战的基础,又要提升多元化灭火救援力量编队的效能,更要全力打造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尖刀队伍。同时,要按照设定的编队和编成,开展模块化运作训练,磨合队伍的整体响应机制,最大化地提升装备运输、人员运送效率,切实打造一支能够高效应对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