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2

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陈渝

威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642450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立足于城市更新的背景,深入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强调二者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荣的关系。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案例,揭示了在更新过程中,遗产保护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策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案例研究显示,成功的遗产保护实践往往依托于精细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和政策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城市更新的遗产保护策略。提倡“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强调在城市更新中寻找保护与更新的平衡点。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更新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是城市空间形态的更新,更是城市功能、社区生活和文化价值的再塑造。然而,在这股现代化的浪潮中,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日益凸显。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古代建筑,还是非物质的民俗传统,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当代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对于塑造城市特色、维系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案例分析

2.1 国内外成功案例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案例丰富多样,它们不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策略和效果。

我们探讨中国的实例。南京箍桶巷是一个典型的历史街巷更新案例,它通过保留传统风貌,修复历史建筑,同时引入现代商业和公共设施,实现了历史保护与社区生活的和谐共融。项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历史建筑的特征,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街道的尺度和肌理,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体验。这样的更新策略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赋予了街巷新的活力,体现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

国外的案例同样值得关注。如英国伦敦的肖尔迪奇区,这里的历史建筑和创意产业共生共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更新过程中,不仅保护了乔治王朝时期的房屋,还通过引入艺术工作室、设计公司和时尚店铺,激发了区域的创新活力。这一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历史保护与经济活力之间找到平衡,为城市更新中的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再者,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内城更新也值得借鉴。这里通过精细的城市设计,鼓励居民参与,成功地保护了中世纪的城市肌理,同时提升了城市功能。例如,城市规划中保留了大量的运河和历史悠久的建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鼓励步行和骑行,实现了一个既能保护历史,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城市环境。

这些成功案例展示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的多种可能,它们通过精细规划、公众参与、科技应用和政策支持,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无论是物质遗产的保护,还是非物质遗产的传承,这些案例都为城市更新中的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发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与魅力。

2.2 挑战与问题探讨

尽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案例展示了诸多成功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多方面的考量,如经济压力、技术限制、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公众参与的不足等。

经济压力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中的一大挑战。保护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和周期的漫长常常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这导致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因此,如何在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是遗产保护策略制定的关键。

技术限制也是影响遗产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需要专业知识和高精尖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许多地方仍不完备。例如,传统工艺的失传和新材料的使用可能对遗产的原真性产生影响,而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遗产无法得到妥善的修复。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冲突也不容忽视。在追求现代化和高效能的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时被视为阻碍发展的因素。如何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保留和利用历史资源,是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的遗产保护策略需要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兼顾,寻求创新性的资金来源和商业模式。同时,提升保护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原真性。政策层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遗产保护的法制化水平,为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鼓励公众参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形成保护共识。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望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克服困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基于城市更新的遗产保护策略与建议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应当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以实现历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功能的提升。以下提出一系列策略与建议,以期在保护与更新间找到平衡,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

实施分级保护与更新策略。根据遗产的完整性、价值和城市更新的紧迫性,将遗产保护分为四个阶梯,从设施提升到深度改造,确保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层级的遗产都能得到相应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物质遗存较为完整的区域,如广州沙面和南昌洪都,可采取保留与改善的策略;而对功能需要更新的遗产,如景德镇宇宙瓷厂,应侧重于延续文化内涵;对于需要修复或重建的传统风貌区域,如南京箍桶巷和晋江五店市,可通过织补方式,兼顾传统与现代;在破坏严重但格局精彩的区域,如浙江“文里·松阳”,可以适当更新,创造新的历史痕迹。

精细化的城市规划是关键。规划应基于遗产价值研究和历史格局分析,结合多元数据支持的决策工具,制定策略,如惠州历史城区的保护提升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价值,确保在功能提升的同时,尊重和保护历史记忆。同时,应注重历史街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避免局部更新导致的割裂感。

公众教育与社区参与至关重要。通过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培养居民的保护意识。在规划过程中,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将他们的需求和知识融入保护策略,增强社区对保护成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公众参与,可以确保保护策略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行性。

提倡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借鉴大连东关街的经验,通过旅游活动,传播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使之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的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这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活化利用。

基于城市更新的遗产保护策略应融合分级保护、精细化规划、科技应用、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只有确保保护与发展并重,我们才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找到一条兼顾经济效率和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为构建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玄戈.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J].《中国名城》,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2] 杨怡.城市更新背景下对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的再思考——以大连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4期165-167,共3页

[3] 伊明伟.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24年第3期50-52,共3页

[4] 马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构建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园林》,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5] 左力.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