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利用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2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利用策略研究

解娟

华森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从一个城市的角度分析,无论历史文化街区还是历史建筑都是其名片,具有较强的传承意义,必须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更新及活化利用的方法。为此,本文从塑造单体建筑轮廓、协调建筑风格、强化街道整体空间、改善公共配套设施、提高文化体验氛围、立足角色合理划分公共空间等方面着手,提出更新及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具体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更新;活化利用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更新及活化利用都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内容,其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了解。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城市街区的问题,但是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建筑消失的问题,因此还必须高度重视。为此,很有必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就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更新与活化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1.1原真性原则

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更新的过程中,坚持原真性原则就是将街区的原本社会特点保留,这里并不是简单保留建筑物的外部结构这么简单,还要保留街区的生活状态与环境。通过更新活化,从人的视觉体验角度着手,从环境、建材、设计及工艺等角度改造,让原街区的历史场景得以直观地还原,确保游客对街区的历史文化产生进一步了解[1]

1.2整体性原则

基于历史的角度分析,因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二者均为有机的整体,可以有效地串联,将其当作骑楼建筑风格、居民建筑风貌等。另一方面,从整体角度着手,因为不同的街区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更新与活化利用时,需要从整体角度着手,避免出现单方面更新活化情况的出现。

1.3适度性原则

活化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期间,并非是选择越多的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活化效果,需要确定一个“临界点”,在此范围内开展改造工作。适度原则需要工作人员在活化的过程中,始终控制其最大量在街区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判断街区活化度时基于街区的文化承载力着手,对基础的设施与游客的数量进行调整,通过应用小规模的渐进式改造方法提高改造合理性。

1.4现代性原则

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并非是静止或凝固历史,需要基于传统的风貌,将新的元素引入其中,不仅传承文化,而且还突出现代化的特点,这对于街区乃至建筑的发展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

2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利用策略

2.1塑造单体建筑轮廓

单体建筑轮廓的塑造,可用两种方法:一是抽象关联式。考虑到其中一个后巷的居民群中有现代建筑,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现代建筑风格,避免多次改造,和环境结合,提高居民的亲切度。同时,居民建筑群具有多种不同的外立面要素,且风格不统一,必须从居民群的建筑界面中提取抽象关联式,与建筑街区界面重新关联,提高街区的统一度与和谐度,避免出现毫无特点的问题。二是再现式。该地居民建筑的主要表现方法为入口空间、窗户窗格,有着丰富的结构样式,且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建筑改造时,可以将原墙壁轮廓保留,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关元素,用于街区改造[3]。比如,使用屋顶以斜坡为主,栏板或栏杆为菱形形状,风格多种多样,木构门、阳台栏板、木格窗等形式风格多样,确保传统居民群的风格得以进一步延续,突出特点,保持色彩与街道的外立面颜色统一和谐。以往的入户空间有着丰富的形式,且为中西结合,但是一些建筑长期无人使用,因而还出现堆积杂物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整治提高室内外空间的通透度。

2.2协调建筑界面

本身建筑并没有预留檐下的空间,因而出现一些住户自主安装挡雨棚的情况,且其规格、尺寸不同,给人一种杂乱之感。同时,在规划方面可能存在不够统一的问题,导致一些公共空地被闲置的情况,没有全面利用公共资源;街道乱停乱放非机动车的情况并不少见,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及其商户开展经营活动;街道建筑表面随处可看到各种广告,给人一种脏乱差之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街道办事处统一安装样式与规格相同的挡雨棚,确保建筑的界面统一,确保其功能使用得以满足。其中一块空地规划为停车亭,满足电动车的停车需要,让街道看起来更整齐,且空间更宽敞;另一块空地被规划为街道宣传栏,主要用于广告宣传和通知的张贴,避免居民群随意张贴广告导致整体面貌受到影响。

2.3统一街道整体空间

街道出现垃圾堆成堆堆放且异味道较重的情况,虽然各个地方每日都有清洁工清理垃圾,但是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居民具有较强的垃圾管理意识,然而在缺乏基础设施的影响下,垃圾堆放的问题经常发生,不利于营造优良的街道空间氛围。此外,电线槽缺失的问题并不少见,因为在槽内整理电线,电线处于外露的状态,这不仅仅加快电线老化的速度,还可能发生漏电危险,导致街道的空间处于被电线切割的状态,还影响美观。通过改造,设置与街区颜色统一的垃圾桶,让街道看起来更明亮,且保证卫生环境甚至无异味;同时,设置与街区空间氛围相符的灰色电线槽,确保空间给人一种统一与整体之感。

2.4改善公共配套设施

考虑到某地非机动车的数量较大,停车场地较少,道路小,甚至出现随意占用道路的问题,缺乏非机动车位,必须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住户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满足不了其跳广场舞或开展联谊活动的要求[4]。因此,还需要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立非机动车充电位和停车场,禁止出现商铺占道经营的问题。其次,合理设置中老年活动的空间,为其提供舒适度良好的环境。最后,街区的公共空间虽然可以满足居民与游客的需要,但是缺乏无障碍或母婴室,因此还需要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让公共配套设施更为完善。

2.5提高文化体验氛围

街道文化氛围浓厚,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给游客营造良好的文化体验氛围,可以在街区开设书院文化展,同时建设文化广场。通过改造后,保留原有文化轴的同时,采取相应的优化与整治措施。

2.6立足角色合理划分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主要的群体就是游客与居民,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基于相关角色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保护与发展街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客给街区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流动资金进行保护与发展[5]。同时,还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让游客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同感,且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带动街区经济的发展。居民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通过改造与规划设计,预留出私人空间、全开放以及过渡空间,确保游客与居民二者在空间上有所划分。比如,设置庭院,突出居民的情调和兴趣爱好,让具有共同爱好的游客与居民可以进行沟通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更新与活化历史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价值。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工作。因此,这个过程中很有必要以城市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就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始终在主要的轨道,促进我国城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祚敏,梁晓慧,温红婵,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及活化利用策略研究——以柳州市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21(12):42-49.

[2]张佳怡.绍兴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的跨领域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9):236-239.

[3]李文华,朱嘉琦.青岛四方路里院历史文化街区的现代化更新设计与研究[J].山东艺术, 2023(5):58-71.

[4]黄晓忠.基于城市肌理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活化[J].福建建筑,2021(8):9-17

[5]宋永义,石国强.浅谈新城市更新形势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J].建筑与装饰,2022(7):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