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山东 招远 2654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回答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关键命题的重要着力点,理应成为学术研究关切的核心命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要充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长远性与当下性、价值性和现实性、超越性与阶段性、整体性与部分性的内在统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走深走实,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
一、科学处理长远性与当下性的关系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性的目标,要基于当下的现实状况才能实现。长远性与当下性的内在统一,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的统一。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必然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地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也不一样。因此,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当下,分批次、分阶段践行共同富裕,既突出尽力而为,又强调量力而行。比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兼顾传统生产力的转型升级。这是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我国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传统产业也客观上承担着解决大量就业、维护经济安全的使命。因此,要统筹推进二者发展,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尊重产业升级发展的客观规律,保障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刚需,在稳扎稳打中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二、科学处理价值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价值目标,需要坚定不移并充满信心,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改弦易辙、半途而废,也要立足于通往共同富裕的不同现实路径来谋划实现,不能让共同富裕成为空中楼阁。
一方面,要时刻坚定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要让全社会认识到,共同富裕中代表先进生产力要求的“富裕”含义,代表着社会主义要提供比资本主义更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并能够在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上反映出来,最终能够在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层面体现出来;要让全社会认识到,共同富裕中代表着实现广大人民利益要求的“共同”含义,代表着社会主义要提供比资本主义更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不公平现象,最终实现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新发展阶段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并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推出一揽子促进共同富裕的综合举措。首先,要按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性要件,缺少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其次,要构建科学合理、安排妥当的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分配制度,实现劳动收入、要素收入的合理平衡,实现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最后,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在意最紧迫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为抓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科学处理超越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超越性的目标,要分阶段来逐步实现。在超越性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根本上要依托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实现新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新质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这就要求高度重视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实现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现代化之间双向驱动,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深化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针对前沿技术领域的稀缺人才,探索建立差异化、历时性、多元化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打通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的“接口”,为共同富裕提供充裕的先进人才基础。在阶段性方面,则要注重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调适共同富裕的速度与程度,使之与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动态调适。现阶段要科学把握和牢牢立足我们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依旧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从而陷入“超阶段”的陷阱和平均主义的窠臼。
四、科学处理整体性与部分性的关系
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性的目标,要立足于构成整体的不同部分来谋划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循序渐进、有先有后的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而是有一定差别、有高有低的富裕,绝对平均的共同富裕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同时,要科学处理好作为整体的社会富裕和作为部分的人的富裕的辩证关系,坚持社会富裕和个人富裕的辩证统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要重视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不断激发人民群众为社会富裕奋斗拼搏的积极性。个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人民群众要有大局意识,除了着眼于个人享有外还要重视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为社会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社会富裕与人民富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01).
[3]鲁品越.习近平关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方法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1).
[4]张占斌,毕照卿.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J].中共党史研究.2022(02).
[5]汪晓东,宋静思,侯云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J].人民周刊.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