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710016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保肾、抑制炎症。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疗效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西医治疗主要依赖利用糖尿病药物控制血糖,以及应用抑制素、ARB等药物保肾。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疾病进展,且长期用药会产生一定副作用。相比之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从整体调理的角度保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而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中医辨证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该人群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
2.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肾脏阴阳失衡、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等病机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导致津液亏损,肾阴虚损;脾失健运,水湿代谢失调,湿热内生;肾阳虚衰,肾气不能上升,肾功能逐渐受损。另外,过度劳累、情志失调等因素也会影响脾肾功能,导致糖尿病并发肾病。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调节脏腑阴阳,温补肾阳,利湿化热,以恢复脾肾两虚的基础病理。
2.2 中医辨证分型的理论依据
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分为肾阳虚衰型、肾阴虚亏型、湿热蕴结型等证型。每种证型都有其特点的症状体征,如肾阳虚衰型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厥冷、小便短少;肾阴虚亏型则见面红耳赤、口燥咽干、小便频数;湿热蕴结型则出现尿量减少、小便涩痛、下肢水肿等。中医认为,只有通过辨证论治,分析患者的整体症状体征,才能确定具体的病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3 中药治疗的调理机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补肾健脾,调节阴阳平衡;2)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3)清热利湿,消除湿热毒素;4)保护肾脏功能,抑制蛋白尿等病理过程。常用中药如黄芪、丹参、车前子等具有补气活血、利水渗湿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排出。同时,部分中药如金钗石斛、女贞子等还能发挥抗炎、抗氧化的作用,从而保护肾脏免受进一步损害。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采取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三、中医辨证治疗的作用机制
3.1调节免疫功能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功能紊乱是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治疗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首先,中医药可以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出现dysregulation,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Th17细胞过度激活。中医辨证治疗能够调节这种Th1/Th2和Th17失衡,恢复正常的T细胞亚群比例,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紊乱。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经过8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17细胞比例也明显下降。其次,中医药能调节免疫炎症介质的失衡。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升高,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过度表达。中医辨证治疗可通过抑制上述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紊乱。一项研究显示,经过4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此外,中医药还可调节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的功能。Treg细胞在维持免疫应答平衡中起关键作用,但糖尿病肾病患者Treg细胞功能普遍降低。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能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恢复机体免疫稳态。一项研究显示,经过12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和免疫抑制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增强。
3.2改善微循环
除了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辨证治疗还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这也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另一重要机制。首先,中医药可以改善肾小球微循环。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尿的发生。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能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其通透性,从而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经过12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障碍和肾小球通透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次,中医药能改善肾髓质微循环。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肾髓质缺血缺氧,导致肾功能损害。中医辨证治疗可通过改善肾髓质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灌注,从而缓解缺血缺氧状态,保护肾功能。一项研究显示,经过8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髓质血流灌注明显增加,更好地满足肾脏代谢需求。此外,中医药还可以改善全身微循环障碍。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导致微循环障碍。中医辨证治疗能改善上述微循环指标,促进血液流动性,增加组织灌注。一项研究发现,经过12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黏滞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3.3抑制炎症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首先,中医药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如前所述,糖尿病肾病过程中,炎症因子如IL-1β、IL-6、TNF-α等水平升高。中医辨证治疗可通过调节信号通路,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一项研究发现,经过8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次,中医药能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的炎症反应。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加剧,活性氧物质大量产生,诱发炎症反应。中医辨证治疗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过量活性氧,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炎症。一项研究显示,经过12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提高,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得到改善。
3.4保护肾脏功能
中医药能通过多种机制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首先,中医药能减少蛋白尿。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特征,其持续存在可加速肾功能恶化。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能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保护肾功能。一项研究显示,经过12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次,中医药能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病理过程,中医辨证治疗能通过多个机制抑制此过程,保护肾功能。研究发现,中医药能抑制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同时能调节促纤维化因子和抗纤维化因子的失衡,阻止胶原沉积;此外还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
结语
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中医整体调理,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慧. 老年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分布及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2.
[2]许丹阳. 老年糖尿病肾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 32 (04): 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