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渔鼓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2
/ 2

祁东渔鼓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何伟兵

新疆艺术学院

邮编:830023

摘要:随着近年来与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文化自信等政策和呼吁层出不穷,像祁东渔鼓一般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祁东渔鼓作为一种国家级非遗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发扬与传承。本文旨在探究祁东渔鼓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关键词:祁东渔鼓艺术特色;传承;发展; 

一、祁东渔鼓的艺术特色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有着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民间器乐五大类,渔鼓则是属于说唱一大类,又被成为“道情”。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唐时就已经出现,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道情的发展因地域性的原因产生了新的变化,流布于北方的道情多发展成为戏曲形式,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则多成为说唱曲种,而今天的“祁东渔鼓”也正是其分支之一。祁东渔鼓主要分布在湖南衡阳一带,为汉族的一种说唱音乐。

1.1主题内容的丰富性

祁东渔鼓曲目内容十分丰富,经过后期整理的传统曲目已有400多个,如《岳家将》、《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近现代创作曲目有《毛主席过黄河》、《陶铸路过磕浪滩》《乾隆下江南》、《好丑媳妇》、《玉镯冤》等300多个。祁东渔鼓种类众多,可分为大传、私访、小记三类。“大传”主要是从《水浒》、《三国》、等名著书中取材;“私访”主要是演绎明君清官微服私访、除暴安良的故事;“小记”则是题材多样的小型曲目;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现实题材的剧目,如《闹新房》、《白毛女》、《妇女翻身》、《毛主席过黄河》等。[[1]]

1.2音乐形式的多样性

祁东渔鼓的音乐形式包括唱词和说白两部分,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全篇唱词分为“引诗”、“正词”、“锁口”三个组成部分。“引诗”为开场诗,多为四句式;“正词”为唱词的主体、结构大多是二、二、三的七字句式,也有三、三、四的十字句式;除此之外祁东渔鼓还融入了祁剧的唱腔,因此祁东渔鼓的演奏被戏剧化了,有着单体和板腔两种结构,曲式结构上有起承转合四种句式和微调式。[[2]]

1.3显著的民族性

祁东渔鼓作为汉族的说唱艺术,体现着极强的民族特性,并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地说人情,唱山唱水唱风月,历经人间冷暖,道破世态炎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把那山重水复唱出个柳岸花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民间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生活气息浓厚;例如在唱祁东渔鼓曲目时,采用祁东本地方言,多用衬词,唱腔具有本民族特性,后被传承艺人带入丧堂;后祁东县被中国曲艺协会发文定为“中国曲艺之乡”。

应该看到,渔鼓的历史之悠久,发展脉络之宽广,民族特性之显著,都能体现它本身的价值内涵,有足够深厚的文化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留下一抹属于他们的色彩,祁东渔鼓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它.

二、祁东渔鼓的传承发展措施

祁东渔鼓作为一种非物质音乐文化,本身就需要我们做好传承的责任,特别是在当下政策的引导下,更应该树立起这个传承意识,而在科技文化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传承措施可以在从前口传心授的基础上,提升传承的方式,以拓展不同的渠道,下面就以祁东渔鼓在当前背景下的传承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当前,面对文化自信等政策出台的同时,对于祁东渔鼓这种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承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时代,在红利时代我们应该把握住机遇,我们必须牢牢利用现有的文化成果和优势,趁热打铁般地将渔鼓的传承进一步推动和实施。

在相关政策出台的同时,相关部门要把政策落到实处,组织人员开展活动,发起带头作用,例如在部门内部开展渔鼓的欣赏、演奏、渔鼓文化知识的学习等活动的开展;要想实现祁东渔鼓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应该借助有效途径加强祁东渔鼓的宣传,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借助媒体宣传祁东渔鼓,可借助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加大宣传报道。提前录制祁东渔鼓的优秀曲目,通过电视台等媒体机构转播在电视频道或在电台上播放,以便更多有兴趣的人欣赏到祁东渔鼓;二是通过杂志宣传。[[3]]衡阳市相关部门可以争取在各大主流杂志中专题报道祁东渔鼓,从而制造新闻热点。三是通过旅游宣传。借鉴山东渔鼓的做法,衡阳市可以在本地的著名景区中推广和宣传祁东渔鼓,让来旅游的游客欣赏到祁东渔鼓,促进祁东渔鼓的宣传。

(二)扩展各族人民唱祁东渔鼓的渠道

首先,开展学习祁东渔鼓的培训活动,邀请渔鼓艺人现场教唱,;这是提升各族人民民族文化认同最直接的途径。根据人民的不同需求分层次进行培训交流,有的民族人民更喜欢它的文化背景、流传演变,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出发,教授他们理论知识,让他们更了解渔鼓艺术的由来以及传承发展的必要性;除此之外,有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动手能力强,更喜欢去实践,这时可以教授他们渔鼓的弹奏,演奏技法、演唱要求,语言等等,他们对于汉族的民间艺术就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是表面的学习,而从宏观的角度讲,这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交流”大大提升我们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认同感,从而使得我们在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仅是喊口号那么简单,而是从实践中得真知,提供更直观的感受。[[4]]

其次,当前互联网兴兴向荣,像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视频层出不穷,作为渔鼓艺术的传承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在短视频平台、教学网站录制大量的演奏视频,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提供视频教学,各族人民中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

学唱祁东渔鼓,此外,对于研究渔鼓艺术的学者可在互联网平台整理上传关于渔鼓的文献资料,以提供参考借鉴;这对于各民族人民学唱祁东渔鼓具有巨大帮助,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三)推动中坚力量进行传承保护

当前音乐文化泛滥的时代,中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缺乏一定的认识,而中学生的身份在求学路上相对较长,不失作为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存在,在中学生意识懵懂的时期,通过老师更好的引导,极为容易影响他的传承保护意识,因此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就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首先,应当把传统音乐文化放在艺术教育的首要位置,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增加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论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传统音乐文化,了解它是怎么来的,它怎么发展的、现在又是怎么样的情况,能够深入学生的骨髓,深刻地了解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美,了解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对祁东渔鼓的传承和保护。

其次,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堂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非遗物质音乐文化的兴趣培养,在课堂中创设这种传统音乐文化的音乐意境,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直接激发初中生对传统音乐文化鉴赏的兴趣,例如,引领学生了解祁东渔鼓发源地的背景与历史文化,通过采风的方式消除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抵触心理,身临其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音乐,直接接触并逐渐学会欣赏传统音乐。我们对音乐的鉴赏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单纯的播放音乐,而是需要将学唱环节加入其中,例如欣赏祁东渔鼓的经典曲目《毛主席过黄河》,我们在了解毛主席过黄河的那段历史背景的基础下,再去模仿学唱渔鼓艺术,学生都加入其中,更直观的感受这种传统文化艺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加喜欢传统音乐课程,从而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结论

总之,祁东渔鼓作为一种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在当地的影响深远,渗透在祁东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润滑剂”。祁东渔鼓正因它有如此的艺术特色,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在历史的年轮的冲刷依旧能够矗立在那里,留存到今天,并且一直在发展壮大,我们有责任也有有义务去传承与保护它。

参考文献

[1]聂沛. 祁东渔鼓的由来及特点 [J]. 艺海, 2008, (01): 137-138.

[2]邝嘉,苗学猛.浅析祁东渔鼓的艺术特征[J].戏剧之家,2014(08):158.

[3]刘蓓.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9(26):27-28.

[4]王湘莲.浅谈祁东渔鼓的传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8(06):16-17+21.


[[1]]聂沛. 祁东渔鼓的由来及特点 [J]. 艺海, 2008, (01): 137-138.

[[2]]邝嘉,苗学猛.浅析祁东渔鼓的艺术特征[J].戏剧之家,2014(08):158.

[[3]]刘蓓.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9(26):27-28.

[[4]]王湘莲.浅谈祁东渔鼓的传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8(06):1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