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佛山528000
摘要:本文分析在地铁新线筹备过程中,运营单位采用分段多次接管方式存在的接口、设备等风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物理分隔区域、系统设备专项管控、做好过渡期生产运作衔接等措施,从而有效管控所存在的运营组织风险,保障筹备期运营组织安全。
关键词:新线筹备,分段多次接管,运营组织风险
1.引言
在地铁新线筹备过程中,由于建设进度以及运营筹备工作的需要等原因,运营单位会采用分段多次接管的方式,分几批次接管新线各区域。在分区域多次接管的模式下,运营接管区域与建设区域存在接口且线路环境较为复杂,在这一阶段需开展综合联调、动车调试、问题整改等工作,会存在较大的运营组织风险,很有必要进行专项研究并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
2.运营组织风险
分区域多次接管主要存在以下运营组织风险:
2.1接管与接管区域接口风险
在正线区域,建设区域主要开展建设施工,运营阶段区域逐步开展动车调试作业,在接口位置容易存在作业相互影响或人员误入区域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在车站区域,一般来说会存在较多的甩项区域或设备,接管与非接管区域界限不清晰。接管与非接管区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容易对现场生产运作界面造成混乱,在施工组织层面,存在建设、运营管理规则交叉的情况,现场员工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对现场安全生产管控带来较大的难度。
2.2系统设备跨接管区域风险
分区域接管后,物理区域可以通过一定措施进行分隔,但系统性设备无法通过物理分隔分离,如变电系统、接触网设备、通信及信号专业设备等。
系统性设备在开展施工作业时,存在跨区域影响,作业风险较大,在运作层面难以有效管控。
另外,针对接触网设备,同一供电分区会存在跨接管非接管区域的情况,在进行停送电作业时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如供电状态信息未及时互通,或误送电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触电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2.3接管区域设备功能未达到运营状态
在临管初期,接管区域的设备设施功能往往未能达到运营时期的状态要求,各系统功能仍不够完善,例如电调无法远程操作倒闸操作、调度无法使用信号系统排列进路等。
设备功能未达到运营状态,各项生产运作无法按照运营阶段正常的生产运作流程开展,需采用特殊临时性的组织模式,员工的操作习惯临时改变,对现场生产运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2.4运营员工角色转变风险
运营单位临时接管后,运营组织模式从联合调度的“半建设半运营”模式进入运营生产模式,运营员工存在角色上的转变,各项生产运作要求也有较大的改变。
同时,在分段接管的过程中,运营单位仅接管部分区域,控制中心同时担任联合调度与运营调度双重身份,需要来回切换身份以及运作模式,存在运作模式转变的风险。
2.5员工对新增接管区域设备情况不熟悉
分区域多次接管的情况下,由于接管区域及设备频繁变化,现场员工会对新增接管区域设备情况不熟悉。如乘务司机不熟悉新接管轨行区的线路及设备设施状态情况,在动车调试时存在较大行车风险;维修专业员工不熟悉接管区域情况,在开展施工作业时,容易发生误入非接管区域或误操作设备的情况。
2.6建设运营交叉作业安全风险
分区域多次接管的情况下,会存在一定数量跨运营接管区域与未接管区域的施工作业,如动车调试作业,可能须经过非接管区域进行调车。跨接管区域的施工作业,在施工组织、信息传递、运作模式方面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
2.7施工管理系统未能完全匹配现场
一般来说,运营单位的施工管理系统会按照正常运营模式建设,在目前分区域多次接管的情况下,系统不能完全匹配现场情况,如接管区域、供电分区未能完全匹配施工系统,存在跨区域的情况。在系统设置未能匹配现场的情况下,使用施工系统进行施工计划申报及施工组织会存在较大的施工组织风险。
3.应对措施
3.1物理分隔接管与非接管区域
通过围蔽、围网等方式物理分隔运营接管与非接管区域,在各自区域采用不同的生产运作模式及规则。
在轨行区采用铁门、砖墙等硬围蔽进行分隔,如为短期围蔽或需经常性打开通行人员或列车,可采用可开关式铁门围蔽;在车站可通过警戒带等方式分隔接管与非接管区域,以便于现场人员清晰了解区域划分,避免发生误入区域等情况。
3.2系统设备专项管控
通信、信号等专业系统性设备,须制定专项的管控措施,在技术上按照尽可能减少相互影响的情况进行设备状态设置,系统级调试则尽可能采取调试升级、调试后回退的方式,大型施工作业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影响运营区域。
针对接触网设备,在接管与非接管区域分界处尽可能采取断开电连接的方式,避免接触网延伸至对方区域,必要时加挂人工地线加强防护。
3.3做好建设临管过渡期生产运作规则的衔接
结合接管区域及设备特点,充分考虑建设时期和接管后的生产运作规则,制定专项生产组织流程或工作指引,如信号系统未具备排路功能前采用人工排路模式、Pscada功能具备前采用电调发令现场倒闸操作的方式,做好从建设时期到运营单位临时接管后的生产运作规则的衔接,并组织员工进行专项培训、评估,避免员工不熟悉新的运作模式。
针对系统设备、跨区域施工制定专项措施。涉及跨区域停送电、组织列车及工程车开行、本区域施工影响对方区域的施工作业,需经建设方联合调度及运营单位两方审核确认。
针对施工系统与现场实际未完全匹配的情况,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灵活使用施工系统,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可以采取备注说明、请销点组织人工进行二次冲突检测把控等措施。
3.4统筹铺排生产任务,实施施工天窗
结合新线筹备开通任务,运营单位联同建设联合调度统筹安排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每日生产任务,通过安排调试时间段、人工点时间段、天窗点等方式,尽量减少人车冲突、人电冲突的风险。线路生产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各专业能利用天窗时段集中推进问题整改,也能有效推进各专业动车调试进度。
天窗设置主要有小天窗和大天窗两种方式。小天窗即把每天的作业时间整体划分为2-3段,例如8:00-20:00为车辆、信号调试时间,20:00-次日8:00为工程问题整改、人工作业时间。大天窗即连续几天全线或某一特定区域开展连续人工作业,一般用于集中大批量问题整改。
以上2种天窗模式可以灵活使用,结合线路特点以及任务需求在不同的时期大小天窗交替实施。
3.5组织员工提前熟悉临管区域及设备情况
在临时接管前或新线介入阶段,组织一线员工深入现场勘查,结合查线核图等专项工作,提前熟悉、了解现场设备情况。
在新增接管区域后,预留一定时间开展查线核图及熟悉设备,避免在接管第一时间就开展动车调试等大型作业。
3.6强化培训,提升人员业务技能
在管理、技术层面制定并采取了以上措施后,包括设备特性、安全技术管控措施、生产组织流程等,务必通过强化培训,确保现场一线员工掌握良好,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员工掌握良好,以上各项措施方能有效落地,才能确保现场运作安全、有序。
4.小结
地铁新线筹备分区域多次接管的运营组织管理局面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风险,应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制定并落实安全防控措施,强化人员安全技术及业务技能,逐步实现新线由建设行为向运营管理安全有序过渡,保障各新线线路顺利开通运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