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环境改善的重要力量,其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异质性绿色创新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表现的影响,基于2015-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绿色创新;碳排放;面板数据;
(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随着恶劣天气不断出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被不断普及,节能减排成为当前人类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2009年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1]。具体而言,2015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91.5亿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7.3%(BP,2016)。在国内环境恶化和国际气候谈判的双重压力下,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提出“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的双重目标。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绿色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着重探究其是否对碳排放表现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何种影响。
1.理论意义
总体而言,关于绿色创新影响碳排放表现的相关研究,Weina等人(2016)揭示,在意大利绿色创新可以提高环境生产力,但并没有显著减少碳排放。杜等人(2019)利用1996年至2012年涵盖71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调查了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徐等人(2021)利用2007-2013年中国2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异质性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
2.现实意义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导致了一系列有据可查的后果,包括冰雪大范围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Tol,2009)。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的数据,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比如燃烧煤炭和石油。这意味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来减少、延迟甚至避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国,在国内环境恶化和国际气候谈判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政府努力探寻减排路径,并做出诸如“双碳”目标的减排承诺。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当前世界气候正在不断变化,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Tol,2009)。气候变化正在导致一系列有据可查的后果,包括冰雪大范围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的数据,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比如燃烧煤炭和石油。这意味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来减少、延迟甚至避免,介于此,国内外对于绿色创新与碳排放表现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
3.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绿色创新影响碳排放表现传导渠道的研究。部分国外学者认为绿色创新可以通过FDI影响碳排放绩效。一方面,原始绿色技术和外国直接投资诱导的绿色技术之间可能存在替代(Grey and Brank,2002;Antweiler等人,2001)。另一方面,当地绿色创新的发展和应用可能会改变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竞争优势(Cole等人,2010)。
3.2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关于碳排放表现的测量方法。总体而言,我国这些研究可分为两类:部分因素指标和总因素指标。前者主要由碳排放的比率和一些经济变量(杜和李,2019)定义,例如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强度)。然而,部分因素指标只能反映碳排放表现的部分方面(周等人,2010)。有鉴于此,一些研究提出了考虑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多种投入和产出的替代指标,因此被称为全要素指标。
关于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影响的研究。作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创新(即与环境无害技术(EST)相关的创新)可以同时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郭等人,2018),从而从理论上改善碳排放表现。杜等人(2019)利用1996年至2012年涵盖71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调查了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他们发现,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具有单一阈值效应,与收入水平相关[2]。杨雪(2023)指出,绿色创新在诸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政策影响经济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特别是,在此类政策抑制企业短期产出水平时,绿色创新发挥了一定的缓解作用[3]。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使用基准计量模型研究异质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评估。
(2)引入工具变量模型和三个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重新检验异质绿色创新是否对碳排放表现具有协同效应。
(3)最后,使用因果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异质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是否具有潜在中介效应,总结其传导渠道。
2.研究内容
本项目聚焦绿色创新对中国碳排放表现的影响,运用2015-2021年我国2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计量模型、工具变量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多重模型体系,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1)构建基准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能否有效改善中国的碳排放表现,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2)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空间溢出效应,构建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异质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改善是否存在协同效应。
(三)创新点与项目特色
1.创新点
(1)选题视角有所创新。现有文献对绿色创新影响碳排放表现的研究多聚焦于全球样本上,没有考虑到中国碳排放对世界碳排放的一系列重要影响。故本项目拟使用2015-2021年中国218个地级市样本数据,研究异质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
(2)研究方式有所改进。鉴于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课题将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查找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数据,不止局限于已有文献的研究。通过对我国绿色创新影响碳排放表现因素的网络相关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异质性绿色创新影响碳排放表现的传导渠道等问题。希望根据研究实证结果从提高碳排放表现的角度提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和对策建议。
2.项目特色
(1)学术思想特色。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我国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的号召。立足碳中和背景,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行动中,探讨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探寻其传导渠道。
(2)研究方法创新。本文在构建模型时,考虑到了基准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空间相关性问题,我们分别提出了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重新检验异质绿色创新是否对碳排放表现具有协同效应[4]。
③存在问题
在课题进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团队沟通、数据处理以及实际调研方面的困难,尤其是模型优化问题。鉴于项目所涉及学科较为广泛,我们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广泛求教相关专家,通过此次实践来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克服项目过程中所预计的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做到永不言弃的科研决心。
参考文献:
[1]Ali. (2023). 绿色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清洁生产杂志》,313, 127790.
[2]杜康 & 李华. (2019). 碳排放强度的测量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39(3), 789-797.
[3]杨雪. (2023). 绿色创新在政策影响经济绩效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 55-72.
[4]杜康 (2019). 绿色创新对碳排放表现的影响:基于71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分析。《资源科学》,41(7), 1247-1258.
汪家义(2003—),女,汉族,安徽六安人,本科生,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绿色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及效应评估》;项目编号:X20241037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