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7
/ 2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吴峥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郑州,451100

摘 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应遵循以下路径推进:在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共治共为,深化城乡协同联动,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新格局。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新质生产力”是基于中国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建构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话语。新质生产力具有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能。党的二十大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针对“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引导乡村实现由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生产力是助推人类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最根本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20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悄然来临,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推动力。在科技的助推下,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生产要素在质与量上得到大幅提升,传统生产力逐渐跃升为新质生产力。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科技含量高、技术应用广。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能够加速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转型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助力清洁产业、环保产业等新质产业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区域发展手段,弥补地区资源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能够保护人类健康、推动农业发展、优化食品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是在当前高新科技创新发展条件下,以科学创新、科技应用催生出的具有科技革命性的生产力,其价值目标直指人民群众,奠定了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协同性,始终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一)以“科技生产力”赋能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具体目标中的关键环节,能够为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方位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带动乡村整体发展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农村传统产业格局被打破,各类新兴产业逐渐兴起,但是农村产业类型仍然以农业为主,科技含量低,农村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在科技发展与企业变革加速融合的当下,农村亟需以科技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形成新优势。

(二)以“绿色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表现出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实现高效能、高治理的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绿色生产力”内涵。“绿色生产力”有助于乡村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保持协调与平衡,以绿色新型生产关系助力农民美好生活。村民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激发村民环保意识、满足村民美好生态需要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关键。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绿色生产力”在乡村生成与发展能够潜移默化的向村民传递“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绿色理念。在科技的助推下,村民能够更好地掌握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真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三)以“数字生产力”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其与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相互融合能够提升劳动效率、拓展生产范围、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经济增长能力,是传统生产力跃迁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数字生产力”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支持,通过数字技术将乡村治理内容、流程和成效进行数字化构建,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数字支撑。数字技术能确保乡村治理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增强村民对乡村治理成效的认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效。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创新是引领乡村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生成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党的领导是引导、约束、规范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一要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细胞”,肩负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生成与发展要建强乡村党组织,重点吸纳懂科技、善创新的优秀村民,优化党员结构,确保乡村党组织的先进性;以乡村产业为基础设置产业党支部,打造“联合型”党组织,以系统性的组织形态发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科技创新的作用。二要发挥党的领导在乡村新质生产力生成与发展中的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将高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各项活动,全面加强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高新科技提升党的执行力,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二)推进多元主体共治共为

一要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政府要出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乡村各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权责归属,确保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步入法制化进程。二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始终将农民放在乡村发展的核心地位,确保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以人民为主体,依靠农民力量,实现农民期盼。三是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带动作用。社会主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应加强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以科技创新弥补乡村地区资源禀赋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三)深化城乡融合协同联动

当前,我国乡村在科技应用与科技创新能力上始终与城市存在差距。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部分城市产业为寻求最大利润将乡村作为产业选址,科技创新产业转移成为农村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扩展乡村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招,因此要加快完善农村权益转让,实现土地资源统筹,通过建设城乡合作创新园区等措施融合城乡产业,加速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同时,资金、技术、数据等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素,应持续推动科技要素向乡村流动,增强城乡科技衔接,深化科技成果的现实应用,确保科学技术在乡村快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的生产力新形态,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迁,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与乡村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一方面,乡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等能够助推新生产要素的发展,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弥合城乡间的经济发展鸿沟,全面提升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效益。乡村发展是多因素、全方位的动态演进过程,只有顺应时代,将高新技术从影响乡村发展的外部因素转变为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变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乡村场域的生成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7-21(01).

作者简介:吴峥(1989- ),河南郑州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