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220381198202033620
摘要:水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做好水质监测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水质监测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的基本原则,并探索了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步骤,提出加强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控制是对实验误差的控制,保证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结果的精度。环境监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水质监测,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质的监测进行质量控制,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质量。
1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环境监测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室人员要围绕相关水质检测标准进行控制,控制结果对水质检测数据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水质监测的可靠性,并确保正确执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质检测和质量控制应根据各类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环境质量,综合考虑异常和突发情况的发生,制定针对性的水质监测解决方案。环境监测降低出错概率,控制出错范围,提高水质检测果的准确性。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水质检测进行的重要助力。环境检测监测水质可为环保工程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水质监测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警惕,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的发展对环境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水质监测点布置的原则
为保证水质控制的科学性,需要合理组织水质控制点,了解水质现状,并根据污染情况提出对策。从某些角度来看,水质控制点关系到环境管理和质量检测。选择监测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准确认识才能体现监测工作的价值。选择监测点时,应体现代表特征,考虑空间和时间跨度。检测水环境质量时,应确定水质情况。必须考虑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积累,通常下游的污染比河流上游的污染大,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与流量有关。如果河流和支流存在温差,问题就变得明显。在收集监测数据时,要保证抽样均匀。在特定的检测内使用不同的深度的采样方法,以确保采样具有代表性。对于不同时期监测点的数据应体现可比性特征。在选择监测点时,必须符合标准化和统一的特点,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并要符合标准。选择监测点时保证监测的可行性,注意场地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确保水质监测顺畅无故障。
3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步骤
3.1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是水质检测的先决条件。采集水样时,选择合适的容器,包括试剂和玻璃瓶等装置,并进行消毒、清洗和灭菌。容器的选择也是水质监测重要的一步。水样采集中,不同样品不能在同一容器内使用,应注意分开存放。如果某些实验对采集水样有较高的要求,应使用新容器储存,最好是一次性装置,以避免和其他样品的交叉污染。样品采集后,应记录样品采集的地点和时间,保证样品的完整性,便于实验中信息的验证,帮助制定正确的实验计划。样品采集后,注意储存和保护,避免运输和储存中受到污染和破坏。在样品到达实验室后,必须进行抽样调查,验证样品采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做好储存并按照实验室储存方式对水样进行管理。
3.2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
环境检测水样检测质量控制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水质监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方法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监测水质前,应分析水样的成分、近似浓度和pH值,并根据基本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项目目标和水质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根据行业标准,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可简化操作流程,节约检测成本,优先采用高水平的方法。方法选择后,必须对结果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这也是水质检测的根本保证。在使用前应使用专业仪器对水质进行监测并验证仪器的使用功能,以确保仪器符合水质监测标准并可安全使用。必须按照实验室规定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判断出的结论是否有误,并验证推断值与检测值。一般来说,正确的数据会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其原理是有规律地重复。
4强化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具体策略
4.1建设科学的监测模式
水质检测还应确保检测模式合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如果检测模式不能满足水质检测要求,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对水质做出先进的分析,组织多样化的检测项目,以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测特殊的水样时,必须引进高精度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测试完成后,应该提高测试结果的分析能力。水质检测数据的分析包括测量、审核和分类。应在数据测量前对数据进行分类,避免数据信息混乱,结合样本对数据进行测量,严格控制人为操作变量,避免因失误造成的误差。数据测量完成后,根据数据标准对水质进行评估,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类,以备日后审核[1]。
4.2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水质监测控制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监测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为数据误差监测的技术控制提供保障。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的质量体系在逐步完善,为更好地解决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实施水质监测控制体系,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质监测实施效果,控制环境监测和分析。因此,环境监测在水质监测质控过程中,优化调整人员组织结构,对管理制度进行长期规划,并进一步提高环境控制管理的稳健性。制定相关考核机制,加强对水质监测人员技术操作的规范考核,将监测完成情况等指标纳入考核机制,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2]。
4.3加强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管理
为保证水质监测和控制的稳定性,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和识别异常风险,避免增加水质监测的难度。根据实验室实际水质监测需求,制定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建议监测人员采用平行双样分析的方法进行样品分析,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水平。实验监测人员要做好数据对比,及时上报异常数据并做到处理,以优化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效果,确保数据监测分析的准确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核心工作。为增强水质监测的质量,应建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水质监测控制管理和水质控制。加强监测后的数据处理,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监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实验,以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高翔.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研究[J].清洗世界,2020,36(08):125-126.
[2]文红丹.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考核方法及结果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5):114-115.
[3]宋丽娟.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测的质量控制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