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危害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2
/ 2

心力衰竭危害健康

张桂明

通江县人民医院  636700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失常引起的疾病,导致心脏不能满足全身的基础代谢需要。高发人群包括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超过10%,5年死亡率可达50%。下面就该疾病相关知识做科普介绍。

、心力衰竭危害

1、影响到肝脏健康:心力衰竭会影响到心脏供血和供氧,从而会影响到患者的肝脏健康,导致患者出现了肝细胞萎缩,或者肝脏结缔组织增生感染等现象,如果不注意合理的治疗,患者肝脏部位会有硬块和出现肿胀的现象,甚至会诱发肝硬化。

2、低血钾症:心力衰竭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现象,如果治疗不当对患者的心脏健康和血液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心脏肌肉抽搐,也会导致低血钾症,从而会引起突发性昏迷或者死亡的危害。

3、心脏负荷加重:心力衰竭会导致呼吸困难和经常出现心悸等症状,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还会引起下肢浮肿,从而会引起患者全身乏力或者出现局部水肿等症状。

4、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会引起严重的心脏缺血或者缺氧,从而会导致呼吸急促感,也会引起呼吸困难的现象,如果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恶化,还可能会引起呼吸暂停等危害。

二、心力衰竭病因

1、心肌病变

心肌系统发生病变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常见于节段性心肌损害,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弥漫性心肌损害,比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和限制型心肌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的心肌损害等。由于患者产生心肌病变之后,通常会面临着治疗困境,因而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心力衰竭预后状况较差。

2、原发或继发性心肌代谢障碍

原发或继发性心肌代谢障碍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肺心病、高原病、休克以及重度贫血等。由于患者心肌发生缺血、缺氧的情况,通常会引发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同时,还会伴随着发酸中毒等情况,极大地减少能量产生,影响心脏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此外,糖尿病、心肌病以及心肌淀粉样变形等疾病患者由于缺乏维生素B12,也面临着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3、压力负荷过渡

压力负荷过度,也指后负荷过度,主要表现为心脏在收缩时需要承受不断增加的阻抗负荷。压力负荷过度又可以分为左室压力负荷过度和右室压力负荷过度,其中,左室压力负荷过度可能会引起高血压、主动脉流出道受阻等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肺阻塞性疾病及肺栓塞等疾病,通常由于右室压力负荷过度引起。以上疾病种类,成为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4、容量负荷过度

除了压力负荷过度之外,容量负荷过度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容量负荷过度是指心脏舒张期间经受过重的容量负荷,包括左室容量负荷过度、右室容量负荷过重和双室容量负荷过度。其中,左室容量负荷过度,会引起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右室容量负荷过重,很大程度上就会引起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双室容量负荷过度,就会导致严重的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5、心脏舒张受限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以及心肌肥厚等疾病患者通常伴随着心脏舒张受限的情况。同时,二尖瓣狭窄和三尖瓣狭窄也会导致心室充盈受到限制,引起心力衰竭。

三、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症状由轻到重分别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也就是重体力活动时有呼吸困难,休息后可以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也就是晚上突然憋醒,并快速的坐起,需要3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够缓解。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几分钟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只能坐起来呼吸,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急性肺水肿,具体表现为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烦躁、口唇发绀等。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还包括咳嗽、咳痰、咯血、乏力、头晕、心慌、运动量减低、少尿等。

四、预防

1、 保持健康饮食: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患者应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如咸菜、腌制品、加工食品等,建议每天摄入盐的量不超过5克。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医嘱,合理控制液体的摄入量,避免水肿。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类、禽肉、豆类、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建议多食少餐,避免一次摄入过多的食物,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对心脏的负担。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排便,避免便秘,可以选择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豆类、水果和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茶、可可、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可能引起心悸和不适感。

2、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戒烟和限制饮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减少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可以减轻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和肌肉的功能,主要注意,在进行运动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积极进行血压和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变的风险,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降糖药物。如果有心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预防心力衰竭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心脏健康和慢性疾病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饮食习惯,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坚持适量运动,从而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