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地铁。地铁线网犹如一张大的蛛网笼罩在城市地下,提速着城市交通。地铁站外路引标识作为地铁站点的引导标识,在引导乘客寻找地铁站点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地铁路引标识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明确、布局不合理、视觉干扰等。随后,从设计原则、技术应用、环境融合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地铁路引标识设计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地铁;路引;优化研究
1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地铁以其高效、便捷、环保的特点,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地铁站作为地铁网络的交汇点,其外部空间不仅是乘客进出站的必经之路,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而地铁站外路引是指引地铁站点方向的导向标识,它能迅速让乘客寻找到地铁站点的位置,是地铁站外导向标识的重要一员。
路引标识版面信息一般包括地铁logo、箭头位置方向、本站站名、地铁符号、线路名称、安装位置距所指向车站出入口的大致步行距离信息等。一般设置在车站周边,以车站出入口为圆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的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商业设施、重要建筑出口、重要单位及公共场所出口、汽车站、公交站、大型交通枢纽等人流聚集地,单边间距100m至200m的距离连续设置,转弯路口需增加设置,标识具体位置根据实际道路条件在10m范围内适当调整。
路引标识按照牌体指引车站的数量不同,分为单向路引和多向路引。单向路引标识是指引导一个车站方向的路引标识,牌体仅体现一个车站的站名、箭头、距离信息;多向路引标识是指一个标识上有2个及以上的车站牌体信息,指引多个站点方向的路引标识。现在国内单向路引使用比较普遍,多向路引一般在地铁线网比较密集的城市才会使用。
2地铁路引标识现状及问题分析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409.79公里,从运输能力来看,在11409.79 公里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中,大运能系统(地铁)8689.51 公里,占比 76.16%。在全国地铁线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各家地铁路引标识也是品种丰富,花样百出。本人通过网上调查,得出现在国内部分地铁路引存在如下问题。
2.1 信息不明确
部分地铁站外的路引标识信息内容模糊、不完整,或存在歧义,导致乘客难以准确理解并做出正确的选择[1]。例如,标识上的文字过小、字体难以辨认,或缺乏必要的图示和说明,使得乘客在寻找出入口、换乘线路等信息时感到困惑。
2.2 布局不合理
路引标识的布局应考虑人流动线、视线范围、空间层次等因素。然而,在实际设计中,部分地铁路引标识布局混乱,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2]。标识之间的间距过大或过小,导致乘客在寻找信息时需要频繁变换视线方向,增加了出行的不便。
2.3 视觉干扰
地铁站外往往商业氛围浓厚,广告牌、霓虹灯等视觉元素众多。这些元素与路引标识在色彩、形状、亮度等方面可能产生冲突,形成视觉干扰,降低了路引标识的辨识度。此外,部分路引标识设计过于复杂或花哨,也容易分散乘客的注意力,影响信息的有效传达。
2.4 维修不及时
路引标识分布在地铁车站周边500米范围内的不同主干道和支路上,由于是室外露天安装,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很容易出现部件脱落、歪斜、褪色、腐蚀、箭头方向被转动等问题。但路引标识不属于车站人员日常巡视范围,对于路引标识的巡视职责,很多地铁单位未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大都是乘客发现后投诉了相关维修部门才进行维护,影响了路引标识的正常使用。
3地铁路引标识优化措施
3.1 明确信息内容
路引标识的信息内容应简洁明了、准确无误。文字应使用中英双语,字体标准易读,字号大小应能在设计视距范围内清晰读取。英语翻译应规范合理,符合国际用语习惯,易于外国人员理解,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路引标识中的图示和符号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确保不同文化背景的乘客都能理解。同时,对于重要的换乘信息、出口位置等,应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引。
3.2 合理布局设计
路引标识的布局应遵循人流动线原则,根据乘客的出行习惯和心理预期进行规划。标识应设置在显眼位置,如出入口、换乘通道等关键节点处。同时,标识之间的间距应适中,避免过密或过疏造成的视觉疲劳和信息遗漏。此外,还应考虑空间层次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高度、角度和材质等手法,引导乘客的视线流动和行动方向。
另外,地铁线网密集后,不同车站的路引位置可能会重合,此时应设置多向路引标识,这样既减少了现场的路引数量,又简洁明了,便于乘客查看。
3.3 提高路引辨识度
地铁路引设计应突显地铁元素和站点信息,可通过适当放大地铁LOGO和站名。同时可以运用色彩对比、形状差异等手法,突出路引标识的视觉效果。路引的牌体设计也应符合地铁导向设计的整体风格,让乘客一眼就认出这个标识属于地铁路引。
此外,对于路引的设计,还可以考虑采用动态显示屏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乘客的关注度。
3.4 加强路引维护
对于路引标识的维护,应明确责任部门,谁维护谁巡视,制定定期巡视维护机制,避免地铁内部推诿扯皮,耽误路引的维修,影响乘客使用。
另外,地铁路引可以考虑与市政道路指引结合,这样既减少了路面牌体的设置,减少建设成本,同时地铁和市政道路部门可以轮流巡视,减少巡视人力安排,联合路引损坏时由市政道路部门统一维修,减少维修成本。
3.5 引入智能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地铁站外路引标识设计中已成为可能[3]。例如,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分享;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为乘客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导航体验;利用大数据分析乘客的出行习惯和偏好,为优化路引标识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等。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地铁站外路引标识的智能化水平和乘客体验。
4 结语
地铁站外路引标识设计作为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研究对于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保障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国内地铁路引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优化措施。当然,由于网络调查的局限性,对于部分地铁路引的问题可能未提及,仅以提出的这些问题及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对地铁路引建设优化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思成.福州地铁1号线导向标识系统优化研究[J].科技视界,2018,15(05):189.
[2]梁燕冰.广州地铁 6号线导 向标识系统优化研究[J].都市快轨,2015,28(02):26.
[3]张萌.北京地铁数字化导向信息优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2):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