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瑞安 32520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财务监督制度的健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新公司法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保障股东权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是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核心价值。然而,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信息披露不充分与不准确、内外部监督协调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机构与人员独立性、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协作以及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有效路径,以期为新公司法视域下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公司法;公司财务监督;公司治理;信息披露
引言:公司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其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公司财务监督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财务监督不仅能够保障公司的合法经营,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公司财务监督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旨在从新公司法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本文试图为完善公司财务监督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 新公司法视域下对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1.1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
在新公司法的框架下,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对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财务监督制度有助于明确公司各个治理主体的权责范围,促进决策层、经营层和监督层之间的相互制衡。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决策层和经营层滥用职权,确保公司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其次,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能够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审计和信息披露,可以使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增强对公司治理的信心。这种透明度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还能够促进外部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最后,财务监督制度的健全有助于优化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司运营中的风险隐患,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不仅能够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还能够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从而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 保障股东权益
保障股东权益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财务监督制度能够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股东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这种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股东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例如,根据毕马威的报告,近三年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共办理了397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并对523人作出了行政处罚,这些案件涉及1,932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包括168人接受了市场禁入措施。这些数据突显了财务监督在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中的重要性其次,财务监督制度有助于防范大股东和管理层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通过严格的财务审核和信息披露要求,可以有效遏制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等不当行为,确保公司资产和资源的合理使用,维护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
1.3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水平。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在促进公司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监督制度能够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例如,资产周转率是衡量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高资产周转率意味着资金使用效率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产来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以贵州茅台公司为例,其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显示,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低,一年内周转次数不到一次,这表明公司的总资产包括存货,而存货的周转率非常低,从而拉低总资产的周转率。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还能够优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有效的财务监督可以促进公司的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 新公司法视域下对公司财务监督制度面临的问题
2.1 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新公司法对公司财务监督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首先,部分公司对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形式化的程序,而非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公司在制度建设和资源投入上不够重视,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其次,监督主体的职责履行不到位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公司的监事会或独立董事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缺乏深入了解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缺位不仅降低了财务监督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此外,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还面临着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对于违反财务监督规定的行为,现有的惩戒措施往往力度不足,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2.2 信息披露不充分与不准确
信息披露是公司财务监督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与不准确的问题。首先,部分公司存在选择性披露的倾向,倾向于披露有利信息而隐瞒不利信息,导致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还可能导致市场资源的错误配置。其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存在问题。一些公司未能及时披露重大事项或财务变化,或者在披露过程中存在数据失真、遗漏重要信息等情况。这不仅违反了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还可能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这些问题都削弱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影响了财务监督的质量。
2.3 内外部监督协调不足
公司财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然而当前这两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存在不足。首先,内部监督机制如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审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充分,容易造成监督资源的重复浪费或监督盲区的出现。这种内部监督的碎片化不仅降低了监督效率,还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遗漏。其次,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尚未健全。例如,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外部审计时,可能无法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导致审计效率的降低。同时,监管机构与公司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不够顺畅,影响了监管效果的发挥。此外,不同外部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也存在问题。例如,证券监管机构、税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等在对公司进行监督时,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这种监管资源的分散使用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合规成本,还可能导致监管效果的重复或矛盾。
3 新公司法视域下对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路径
3.1 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
为了解决当前公司财务监督制度面临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首先,应当进一步细化新公司法中关于财务监督的规定,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1]。其次,应当加强财务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和衔接。例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律之间应当在财务监督方面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法律适用的冲突或矛盾。
此外,还应当关注新兴业态和新型经营模式对财务监督的挑战,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最后,应当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公司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当覆盖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3.2 强化监督机构与人员独立性
监督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确保财务监督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应当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完善董事和监事的选任机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的比例,确保监督机构能够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大股东或管理层的不当干预[2]。其次,应当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在人员配置、预算安排和工作计划等方面保持独立性。这样可以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发现和报告公司运营中的问题和风险。
此外,还应当重视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建立审计机构轮换制度、限制非审计业务等措施,减少外部审计人员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关联,提高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管,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应当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通过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选聘程序和工作机制,确保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独立履职,发挥其在财务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3.3 优化信息披露机制
信息披露是公司财务监督的重要环节,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对于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当提高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公司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和重大事项,避免选择性披露和信息遗漏(如图所示)。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信息披露责任人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其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其次,应当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4]。可以通过建立重大事项实时报告机制,要求公司在发生重大财务变化或风险事件时,及时向市场和监管机构披露相关信息。
此外,应当增强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格式和标准,简化专业术语的使用,增加图表和解释性说明等方式,提高财务报告和其他披露信息的可读性。同时,还应当鼓励公司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披露方式,便于投资者和分析师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最后,应当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惩戒。监管机构应当加大对虚假披露、重大遗漏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中国信息披露政策进程图
3.4 加强内外部监督协作
为了提高公司财务监督的整体效果,应当加强内外部监督的协作。首先,应当建立公司内部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促进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等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避免监督盲区和重复监督。其次,应当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的衔接。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机制,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审计成果的共享
[5]。例如,外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也可以根据外部审计的发现,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此外,应当促进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管联络部门等方式,加强公司与证券监管机构、税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等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问题反馈。这不仅有利于公司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也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最后,应当推动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和监管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建立证券监管、财税监管、行业监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3.5 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确保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当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首先,应当完善对监督主体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将监督效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监事、独立董事、内部审计人员等积极履行监督职责[6]。其次,应当健全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机制。可以通过完善公司章程和内部制度,明确规定对违反财务监督规定的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此外,应当建立健全市场约束机制。可以通过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将公司的财务监督情况纳入评级考量,影响其融资成本和市场声誉[7]。同时,还可以鼓励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通过市场力量促进公司完善财务监督制度。最后,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可以通过鼓励媒体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社会监督体系。
结束语:
新公司法视域下,完善公司财务监督制度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障股东权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公司财务监督制度在执行力度、信息披露质量、内外部监督协调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机构与人员独立性、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协作以及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有效路径。未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公司财务监督制度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优化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财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英成星.基于财务角度的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监督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14):43-46.
[2]张娜.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公司财务监督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1):122-124.
[3]陈苗苗.公司财务监督机制的思辨与再造[J].西部法学评论,2023(05):105-116.
[4]马兆民.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3(08):31-33.
[5]欧妍丽.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中小企业,2022(04):77-78.
[6]陈明阳,李枝霖,王敬涵.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342-349.
[7]周敏.自来水公司财务制度创新管理分析[J].商讯,2020(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