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第三人民医院 40154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提高了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基层工作中开展慢病医防融合方式,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本文分析了基层慢病医防融合的重要性,讨论了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
我国慢病在近年来的危害日益凸显,慢性病病发率逐年增加,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这些慢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给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基层医疗单位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承担着慢病防治的基础工作。基层医疗单位实施医防融合可以加强慢病的管理和防控能力,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减少慢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可提高提高人们整体健康水平。对于促进我国慢病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应对慢病挑战的能力。医防融合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一、基层慢病医防融合的重要性
1.提高服务效率
慢性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病诊治的首要服务场所[1]。医防融合模式整合医疗服务和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连续的医疗服务。
2.促进患者管理
通过医防融合,制定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指导等。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3.促进信息共享
医防融合可实现医疗信息和公共卫生信息的共享,提高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同时,医生和卫生管理部门可及时共享疫情信息和患者病情数据,并协同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
4.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医防融合,可减少患者重复就医、检测和治疗的次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和医疗支出,为患者提供可负担的医疗服务[2]。
医防融合模式能够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协作,提高慢病防治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医防融合,可以实现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有效管理,为慢病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存在的问题
1.群众预防疾病病意识匮乏,主动参与度不高
群众预防疾病意识匮乏、主动参与度不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人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不清楚如何预防常见疾病。缺乏健康知识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增加患病风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缺乏主动性参与预防疾病的活动。
2.工作人员医防融合意识不强,工作中医防脱节
医防融合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但目前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协同工作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工作重心存在偏差,导致患者管理体系不完善、服务不到位,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效果,医防效果没有明显的体现。
3.人才短缺和培训不足
医防融合需要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具备跨领域合作的能力和知识,但相关人才短缺,且相关培训和培养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4.信息系统不畅
医防融合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但目前基层医院和公共卫生部门的信息系统融合度低,数据互通存在困难,影响了医防融合的顺畅进行[3]。
5.资金保障不足
医防融合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有限,无法完全覆盖医防融合所需的设备、人员和培训等费用。
6.缺乏长期跟踪和评估机制
医防融合的长期效果需要通过跟踪和评估来验证,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机制,导致医防融合的效果无法得到全面评估。
基层慢病医防融合问题的解决方法
1.对群众加强宣教,增强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
群众加强宣教,促进群众形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意识,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手机App等多媒体平台,发布健康知识、防病方法等信息。(2)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义诊和健康体检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健康服务,同时通过检查结果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3)建立健康咨询热线或线上平台,方便群众随时咨询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4)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提高他们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认识。(5)联合社区推动社区保健康复活动,如:组织健康步行、健身操、健康讲座等活动,增强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2.完善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建立医防融合的协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协作关系,可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协调。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医防融合工作组织,设立专职或兼职医防融合负责人,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如:医院可以设立慢病管理科,门诊可以设立慢病门诊。医防融合工作组织要建立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包括患者管理、病情监测、信息共享等方面,以确保医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加强人才培训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根据医防融合工作的实际需求,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同时,组织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参加专门的医防融合培训课程,包括慢性病管理、基层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建立持续教育制度,提供定期的学习机会,包括举办讲座、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形式[4]。
3.建设信息系统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整合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治疗记录等内容,提高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效率。建立慢病管理平台,实现患者个性化管理、定制化服务,包括定期随访提醒、用药提醒、健康教育等功能。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医防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4.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拨款,增加资金补助以支持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的开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防融合工作的资金保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5]。
5.建立评估机制
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服务量、服务质量、健康效果等多方面指标,以评估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的综合效果。建立与医防融合工作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慢性病管理与预防工作。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生活工作节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基层医疗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基层医疗工作需要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医改政策下,在实际工作期间,加强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可有效降低慢病患病率,减少慢病并发症,持续提高公共健康服务质量,并实现医疗信息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程乘,朱虹玮,章炜颖,等. 数智赋能的基层"两慢病"医防融合管理优化路径构建与实践[J]. 中国农村卫生,2024,16(2):18-23.
[2]郭佳,孙华君,陈营,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8):3489-3495.
[3]丁霞,祁玲霞,孙冬云,等. 医联体背景下的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模式构建及应用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12):225-229.
[4]吴晓园,阳成虎,林中燕,等. 基层医防融合对慢病患者健康的影响研究 ——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22,39(6):873-877.
[5]窦蓉蓉,邵思泉,侯磊,等. 医防融合下的基层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以安徽省濉溪县为例[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3,43(1):57-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