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2010419870321253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作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明确指示,4月4日,又在参加植树活动时,特意关心中小学生物课的安排情况,并叮嘱孩子们要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不懈努力,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着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加强和改进,需出台相关意见进行部署推进。
问题:
1.目前中小学学校老师大多为学科教师,并没有科学(科普)教育专职教师,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科普工作,并不明确。
2.科学(科普)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最初建制问题,导致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老师大多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实验等方法,大多集中在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组装试飞等领域过于集中。然而科学教育绝不止这几方面,例如:信创领域、中医药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等等。
3.信息不对等,不了解哪些企业可以进行共建合作,学校几不了解市场上企业能够提供哪些研学游地点和路线。也不清楚谁可以为学校计出适合自己的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的研学游活动路线,克服只游不学的问题。
为此,建议:
此举旨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发展。政策包括科普经费的管理、使用范围和标准,确保经费有效支持科普活动、宣传、培训、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阵地建设以及科协组织建设等方面。例如,广州市修订了《广州市教育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经费的使用原则和管理职责,以适应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的需要。此外,福建省也采取措施,系统谋划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效。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科普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天津建议可以按学生人数给到学校,如每人每学年200元,做到专款专用,用后审计。促进中小学有效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2.科普基地深入学校,结对共建,加强合作,增加“科技辅导员”进校园,打造自主科普特色。科普基地与学校结对共建,加强合作,是推进科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合作,科普基地可以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力支撑,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助力学校打造自主科普特色。同时,增加“科技辅导员”进校园,可以有效补充学校科普教育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科学指导和实践体验。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科学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例如,多地已开展类似合作,通过策划特色科普实践项目、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等形式,为学生带来生动的科普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就做法来讲,建议:
第一、科普基地种类较多,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按季度对学校科普工作制定计划。针对某一领域打造“科普特色校”,不仅限于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可根据合作的科普基地类型,共同开展“特色小中医科普课程”,教会孩子们识百草,知五行。亦或根据地域特色开展“农业科普特色课程”教会孩子们如“鱼菜共生”系统,稻田蟹养殖等,还可以根据当地历史传承,结合“弘扬科学家精神”共同打造具有自主特色的“科普品牌”。
第二、要想打造自主的科普特色,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优化现有“白名单”赛事种类。现阶段白名单种类更多聚焦于各类机器人编程、航空无人机、发明创造等,这就造就了家长“为结果论”。所以丰富“白名单”赛事内容,更有助于学校开展特色科普和国家全方位的挖掘青少年科技人才工作。
第一、由科技主管部门与教委定期开展线下双选会、交流会,学校提需求,科普基地进行路演说明,促成科学教育方面合作。通过双选会、交流会等形式,为学校与科普基地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
学校可以在此平台上提出具体需求,而科普基地则有机会进行路演说明,展示其资源和优势,从而促成双方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普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和实践资源。通过持续的互动与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二、由科技主管部门与教委合作运营,开通“科学教育”线上供需对接平台,由“需求库、尖端科技成果展示库、科普专家人才库、科普基地云游体验”等多板块构成。
需求库:主要收集学校、教育机构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具体需求,包括教学资源、实验设备、科普活动等,通过平台实现需求的集中展示和有效分发。
尖端科技成果展示库:则聚焦于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发现,为教育机构提供丰富、前沿的科学教育资源,促进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科普专家人才库建设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旨在组建一支具有学术造诣和科普能力的专家团队,以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政治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强调专家的专业背景和科普能力。入选的专家需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热心科普事业,并能在科普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科普专家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其活力和有效性。此外,还通过颁发证书、宣传推介等方式激励和保障入选专家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可度。这一举措对于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普场馆云游体验功能是近年来“场馆类”科普基地积极开展的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全景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线上虚拟科普场馆互动体验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公众无需亲临现场,就能在家中或其他远程位置参观科普场馆,体验科普互动和教育活动。
具体来说,科普场馆云游体验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景VR展示:通过全景VR技术,将线下科普场馆的实景1:1复制到线上,创建出真实而细腻的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VR设备,进行360度浏览,感受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1。
2.深度导览服务:云上科普馆导览功能根据线下浏览场景、路线及功能模块而设计,用户只需携带手机进场,现场无讲解员也可体验一对一深度导览服务。这大大提升了参观的便捷性和互动性1。
3.丰富的互动游戏:用户可以根据线下、线上活动需要,创建有奖竞猜、知识竞赛、分享集赞等互动游戏,以加深市民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育效果1。
4.实时数据反馈:通过数据报表、数据仪表盘、可视化数据大屏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科普馆浏览人群数量、年龄段、关注点等信息,为科普馆的提升优化提供方向1。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的科普场馆推出了云游体验功能,如上海市的9家科普场馆(包括东滩湿地公园、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上海昆虫博物馆等)已正式上线“云上科普馆”,公众可以通过“随申办”APP等渠道随时随地在线游览。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科普场馆云游体验功能还将持续升级和完善,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捷、高效的科普服务。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具体方法达到学校发布科学教育需求,科普基地分享成熟服务案例,区域科普专家简介及服务方向等共同融合,采取“揭榜挂帅”制,整合全市科普资源,互通有无,共同做好全地域、全领域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提升学校及科普基地之间对接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璐,曾素林.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04):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