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尹家湖小学 湖北省大冶市 4351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理论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分析支架式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原则,结合小学中段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设计相应教学支架,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为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支架式理论;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引言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特点、逐步引导学习的教学方法,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将支架式理论运用于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支架,实现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与个性化。
一、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1.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解析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支架”。支架原本是建筑工程中用于支撑和辅助施工的结构,借用这一概念,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这些支架可以包括提示、示范、反馈、导向等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认知发展。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个性化、渐进性、互动性和合作性。个性化体现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渐进性体现在支架的设计应当逐步减少,促使学生逐步独立完成任务;互动性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性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困难。
1.2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原则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适应性、引导性、示范性和反馈性。适应性原则要求支架式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引导性原则强调支架应当具有引导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其自主学习和发展。示范性原则要求支架式教学应当具有示范作用,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反馈性原则强调支架式教学应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合理设计支架结构和落实支架原则,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
2.1 小学中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中段学生(通常指3-6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首先,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逐渐理解抽象概念并进行逻辑推理。其次,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学习任务。此外,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逐渐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针对这些认知特点,支架式教学应当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相应的支架,既能够引导他们思维,又能够适应他们逐渐增强的学习能力。
2.2 小学中段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小学中段学生在学习上有着特定的需求,包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他们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学习机会,以促进自身认知水平的提升。此外,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包括对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他们语言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支架式教学在应对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架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支架原则,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其习作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了解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并结合支架式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可以为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基于支架式理论的习作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设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这些目标应当具体而明确,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例如,可以设定不同层次的写作目标,如提高描述细节的能力或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
其次,支架式教学强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与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支架,如模型示范、提示性问题、学习资源链接等,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任务的要求,克服写作中的困难和障碍。在学生独立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最后,个性化学习元素的引入对于支架式习作教学至关重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风格,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推动其写作能力的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支架式理论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习作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与引导以及引入个性化学习元素,可以有效地优化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总之,基于支架式理论的习作教学设计在小学中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四、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4.1 实施支架式习作教学方案
在实施支架式习作教学方案时,教师应根据支架式理论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教学方案应该包括适当的写作任务、支撑材料和指导措施,以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写作任务并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
4.2 学生学习成效评估与反馈
在支架式习作教学中,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和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评分、评语、同学互评等方式。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写作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3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例如,可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写作发展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支架式习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基于支架式理论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目标设定和支持引导,还需要重视教学实施和效果评估。通过实施支架式习作教学方案,进行学生学习成效评估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支架式理论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本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他们在写作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设计,以支架式理论为指导,推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恋诗.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小学中段习作评改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张莉.小学中段语文习作例文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2.
[3]杨雯曦.小学中段记事写作教学中范例支架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刘妍.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