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8
/ 3

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徐金金  袁艳(通讯作者)

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徐汇区  200237

【摘要】 目的 探究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中采取管理-技能-服务-安全护理管理模式(Management Mode of 1M3S)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60例,时间2023年5月—2024年5月。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1M3S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满意度以及专科技能提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较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高,而心理情绪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专科技能提升、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社区静脉导管维护中采取1M3S护理管理模式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社区;静脉导管维护;1M3S护理管理模式;生活质量

在临床医疗中, 静脉导管维护对于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静脉导管维护模式多以医院为中心,这不仅给需要长期维护的患者带来了往返医院的不便,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1]。因此,将静脉导管维护服务延伸至社区,成为了当前医疗服务体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1M3S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规范管理、提高技能、改善服务和保障安全。此种护理管理模式强调护理技能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该模式还关注护理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注重患者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本篇将针对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采取1M3S护理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60例,时间2023年5月—2024年5月。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7:13例;年龄25—78岁,均数为(51.52±5.42)岁。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19:11例;年龄26—78岁,均数为(52.01±5.26)岁,两组患者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均符合静脉置管的指标;(2)患者无精神系统疾病;(3)自愿参与实验内容。

排除标准:(1)患有血液系统、免疫力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2)无正当理由退出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日常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做好患者日常并发症预防护理;另外,对患者饮食、导管维护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观察组:1、护理管理:(1)目标设定与监督:为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设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包括减少感染率、提高导管通畅率、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等。定期对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2)流程优化:制定静脉导管维护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清洁、消毒、固定、监测等各个环节,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2、护理技能:(1)培训与教育:定期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静脉导管维护的相关技能培训,包括无菌操作、导管固定、并发症处理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确保在发生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处理。(2)技能考核:定期考核: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进行定期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胜任静脉导管维护工作。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护理人员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3、护理服务:(1)个性化服务: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病情、血管状况、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如定期上门维护、健康宣教等。(2)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帮助患者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置管带来的不适感。4、护理安全:(1)感染控制:在静脉导管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2)并发症预防:对每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如导管堵塞、脱落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并发症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其中有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穿孔。

(2)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Life,QOL)[3]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满分100分,获得的分数越高代表着生活质量也就越高;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为100分,获得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4]

(3)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5];采取本院自制专科技能提升量表,其中有技能、态度、质量改进等维度进行评分,分值在100分,获得分值越高代表专科技能提升较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较低(P<0.05),见表1。

表1 护理后并发症比较(%,n=30)

组别

导管堵塞

感染

静脉穿孔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

3

0

6(20.00)

观察组

1

0

0

1(3.33)

χ2

-

-

-

4.043

P

-

-

-

0.044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情绪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高,而心理情绪较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比较 (分,n=30)

组别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2.15±3.24

75.68±5.44

75.45±4.12

52.42±3.21

观察组

62.32±3.45

86.59±5.67

75.33±4.21

30.11±3.02

t

0.197

7.605

0.112

27.726

P

0.845

<0.001

0.912

<0.001

2.3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专科技能提升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专科技能提升、满意度较高(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专科技能提升情况、满意度比较(分,n=30)

组别

专科技能提升情况

满意度

护理后

对照组

78.26±6.31

78.85±4.15

观察组

88.54±6.23

89.42±4.11

t

6.350

9.912

P

<0.001

<0.001

3 讨论

静脉导管维护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不容忽视。由于社区医疗机构在消毒、无菌操作等硬件设施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患者在使用静脉导管时感染的风险增加。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6]。因此,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水平,加强消毒和无菌操作的管理,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导管堵塞是静脉导管维护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导管堵塞可能与患者的活动、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但社区医疗机构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可能导致患者需要频繁前往医院进行处理,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7]。因此,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导管堵塞问题的研究,提升处理此类问题的专业能力。

1M3S护理管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这种全面的、细致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了患者在静脉导管维护等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通过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团队与患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8]。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较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高,而心理情绪较低(P<0.05),这是因为,通过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的感染率得到了显著降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导管维护,有效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感染风险[9]。这种严格的护理流程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1M3S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优化流程,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0]。1M3S管理模式强调护理管理、护理技能、护理服务和护理安全四个方面的系统化整合,确保静脉导管维护工作的全面性和规范性;通过1M3S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能够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静脉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1]。观察组护理后专科技能提升、满意度较高(P<0.05),原因在于,1M3S管理模式在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2]。通过定期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病情并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了更多的关心与尊重。这种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仅提升了患者的信任感,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3]。另外,1M3S管理模式强调护理服务的个性化。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照顾。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不仅满足了患者的特殊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满意度[14]。1M3S管理模式有助于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15]

综上所述,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社区静脉导管维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起到系统化护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能力、降低护理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这些作用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静脉导管维护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有芹,关蕊,任颖莎. 基于1M3S管理模式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5):19-21,25.

[2] 王亚楠,胡新红,项葆,等. 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3):70-72.

[3] 彭飞,李阳洋,王芳,等. 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现况[J]. 中国护理管理,2024,24(1):24-29.

[4] 肖慧,柯元芹,郑敏,等.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危险预警模型及IKAP协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6):85-87.

[5] 张绮,顾佳凌,郁倩倩,等. 反馈控制理论在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指标中的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4):147-149.

[6] 陈丹燕,刘俊华,崔菲. 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细节干预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5):114-117.

[7] 裴利娜,李星楷,尚雪静. 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23,30(9):1255-1256.

[8] 李桂芬,马兰兰,宋静,等. 医共体模式下社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5):643-650.

[9] 钱薇,陈铭霞. 社区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知识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6):422-425.

[10] 毛牵弟. 医院、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治疗间歇期AIDS患者PICC导管维护的应用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77,80.

[11] 林嘉,冯晓艳,蹇英,等. 儿童导管维护技术在基层社区医院推广可行性研究[J]. 全科护理,2020,18(12):1466-1469.

[12] 梁熙德,刘冬梅,代淑静. 社区管理模式在院外肿瘤病人PICC维护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护理研究,2021,35(10):1732-1736.

[13] 梁志平. 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优质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4):88-91.

[14] 田文果. 以1M3S模式为导向的戴明循环管理在输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内科,2021,16(3):414-416.

[15] 王辉,刘莎莎,魏勇,等. 1M3S管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4):2226-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