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 临清市 252600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内科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同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要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点分析;优化策略
一、引言
心内科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术后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二、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点
(一)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的监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这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定时测量体温,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迹象。术后发热可能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监测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异常的脉搏可能暗示心律失常或心血管功能异常。注意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呼吸困难可能与心脏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等有关。频繁测量血压,尤其是在术后早期。血压的波动可能反映心脏负荷的变化或出血等并发症。通过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部位的护理对于预防感染和出血至关重要。定期清洁穿刺部位,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污染。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形成。若有出血,应及时按压止血并报告医生。注意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有无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根据手术情况,适当限制穿刺侧肢体的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受到牵拉或受压。
(三)疼痛护理
疼痛是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症状,需要妥善处理。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或面部表情评分法,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疼痛的可能原因,如伤口疼痛、血管痉挛、心肌缺血等。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轻度疼痛可通过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中度以上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密切观察止痛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样重要。患者术后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或不安,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倾听患者的倾诉。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效果和康复过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减轻心理负担。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陪伴,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三、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心内科介入治疗是一项较为复杂和专业的医疗技术,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方法和器械不断更新。护理人员如果未能及时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知识,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或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出血、血管栓塞等。护理人员若对这些并发症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不够熟悉,就容易延误病情。深入理解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提供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知识不足可能导致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护理流程不够优化
患者在从手术室转移到病房,以及不同班次护理人员交接时,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导致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受到影响。例如,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和药物输注等操作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顺序,可能造成时间浪费或影响护理效果。面对突发状况,如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或心律失常等,应急流程可能不够明确和迅速,导致处理不及时,增加患者风险。
(三)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健康教育可能只侧重于疾病的一般知识,而对术后的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复查等方面的指导不够详细和具体。多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如图文资料、视频演示、案例分享等,导致患者和家属理解和记忆困难。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特殊需求,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使患者和家属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进行健康教育后,没有及时对患者和家属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无法确定教育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也不能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四、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邀请心内科专家、资深医生等进行讲座,内容涵盖最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器械使用、术后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等,确保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通过模拟各种术后突发状况,如严重出血、急性心律失常等,让护理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应对,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分享实际护理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共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护理人员的思考和学习。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在线课程学习,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和提高。
(二)优化护理流程
制定详细的交接表格,明确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确保交接过程信息准确无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护理操作时间表和顺序,避免重复操作和时间浪费。明确在各种突发状况下的处理步骤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理。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护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跟踪,提高护理效率和准确性。定期对护理流程进行评估,收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
(三)改进健康教育方式
除了疾病基础知识,增加术后康复的具体指导,如详细的饮食计划、适宜的运动类型和强度、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科普视频,利用病房内的电视循环播放;开展患者教育讲座,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答疑;创建患者微信群或在线交流平台,方便随时咨询。在教育前评估患者和家属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和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患者和家属提问,及时解答疑惑;教育结束后通过提问、小测试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根据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强化。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长期教育机制,不仅仅在住院期间进行教育,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定期复诊时的再教育等方式,持续提供健康指导。
五、结论
综上所述,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要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通过加强培训、优化流程、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和加强质量监控等优化策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护理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和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西. 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J]. 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8 (04): 110-111.
[2] 姚海珍.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研究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 34 (S1): 245-246. DOI:10.13704/j.cnki.jyyx.2016.s1.217.
[3] 易巧云.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07):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