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30
/ 2

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麦秀影

鹤山市沙坪中学,广东  江门  5297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和实施,要求教师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共情和学习共鸣,赋能学生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调动学习者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共鸣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化、可视化、趣味化的转换,寓“知识”于“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思维。全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梳理教材设置问题情境、找寻趣味设置游戏情境、巧用媒介设置视听情境三个角度探索了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

数学作为一门极具概念性、推理性、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常常感到学习乏味和学习畏惧,教学难度大、学习效率低实属常态。情境教学能够借助生动形象和动态具体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元素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而实现直观化学习、趣味化学习和深度化学习,并与学习知识产生情境共鸣。因此,探索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是初中数学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策略,还是初中数学教学凸显育人特征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

一、梳理教材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共情共鸣

数学学科最早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基于某些图形问题、数据问题、空间问题等解决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出现。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共情共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景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成为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首要策略[1]。具体来说,初中教师需要全面梳理教材知识脉络和教材重难点内容,将其中能够驱动学生进行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元素筛选出来。随后,教师需要摸排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水平,设置匹配学生实际的问题探索情境,进而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而联系日常生活对数学问题产生学习共情共鸣,进而实现学习创新和学习创造。

例如,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全面梳理“直线、射线、线段”章节的知识要点,筛选出“直线相交的概念”“直线的概念”“射线的概念”“线段的概念”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内容。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教材知识脉络,将“直线和线段的关系探究”作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对照着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伴随着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围绕着“直线和线段的关系探究”进行思考,并将“直线相交的概念”“直线的概念”“射线的概念”“线段的概念”等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完成对“直线、射线、线段”章节内容的整体学习。

找寻趣味设置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解决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乏味、学习畏惧等问题,初中数学教师找寻教学过程中的趣味元素,设置游戏教学情境,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对数学的学习趣味进行自主学习,感知数学内涵[2]。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挖掘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极具娱乐性、趣味性、游戏性的教学元素,并将这些教学元素与学科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引入一些数学游戏,设置一个游戏教学情境。

例如,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章节知识内容,教学涵盖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个板块,其中又穿插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等,概念多、理论强。基于此,为了减轻“平行四边形”章节知识的教学难度和教学枯燥感,教师可以借助“七巧板”“伸缩板”“小木棍”等设置一个“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的趣味游戏,指导学生借助趣味游戏实践和观察“长方形如何变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而在游戏过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并借助对游戏的趣味深度思维和深度学习。

巧用媒介设置视听情境,赋能学生创新学习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寓“教学内容”于动态化、可视化、趣味化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进行动态学习、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直观生动呈现出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资源不断涌出,媒介技术逐步成为了“互联网+教育”“新媒体+教育”的最佳处理[3]。故而,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巧用媒介资源和媒介技术设置视听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生动呈现,进而在调动学生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视听学习、情境学习和创造学习。最为关键的是,依托视听教学情境,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得到了突破,课前导入、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等学习流程能够无缝连接,大量的媒介资源也能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视野,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创造能力、数学视野的提高。

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介技术和媒介资源拓展延伸“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并依托视频剪辑、图片剪辑、PPT等构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章节学习的思维导图,将“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内容串联起来直观呈现。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介资源剪辑微课视频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知识内容以碎片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指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衔接学习,保证整个学习过程达成视觉化、动态化的效果,学生更能快速进行知识吸收和知识迁移,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创新和学习创造。

结束语:

构建教学情境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数学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知识展现,让学生能够沉浸到教学全流程中进行知识获取、技能学习、能力培养,赋能学生系统化、动态化、可视化的学习,并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故而,构建教学情境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梳理教材内容,设置匹配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数学知识产生情感共鸣和情境共鸣,进行创新学习、创造学习和高质量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4,(11):80-82.

[2]胡连成.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思维”教学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4,(01):41-45.

[3]高同桥.一样课堂,别样精彩——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才智,2020,(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