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渔业工作站 67100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水产养殖病害传播的现状,分析了主要病害类型及其成因,探讨了有效的防治技术,结合社会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水产养殖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趋势;防治技术
引言
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集度的提高,病害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了水产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水产养殖病害传播趋势和病害防控技术,对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
1.1 病害种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增加
随着世界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种类越来越丰富,从传统鱼类、虾类到贝类、藻类等生物种类不断扩大,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从而导致疾病种类大幅增加,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抗性各不相同,因此每个生物都可能面临特定的疾病威胁,同时,由于渔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如新的病毒或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的细菌等。
1.2病害发生的频繁性与广泛性
近年来,水产养殖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方面由于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密集度增加,水中有机负荷增加,水质恶化,为病原体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外部因素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另外,由于水产养殖的地理特性和流动性,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正在扩大,一旦某一地区发生疾病,很可能通过水流、苗种投放等途径迅速蔓延到周边地区甚至国家。[1]
1.3病害的并发性与混合感染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同时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病原体的共存特性,当多种病原体同时作用于同一养殖生物体时,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症状更加复杂和变化。例如,一些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养殖生物体的免疫力,使它们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攻击,一些病毒感染可能会破坏养殖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其他病原体提供机会。
二、病害成因分析
2.1 养殖环境恶化
水产养殖环境恶化是水产养殖中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农业强度的增加,水体中的有机负荷增加,导致水质恶化,水质恶化不仅影响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为病原体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当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养殖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降低其免疫力,因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2.2养殖管理不善
水产养殖管理不善是水产养殖病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是饲料喂养不当直接影响养殖品种的健康;投喂过度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病原体繁殖;饲料营养不全会导致生物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二是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如不及时发现溶解氧、酸度、温度等水质参数变化,会导致养殖环境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2.3病原体变异与传播
病原体的变异和传播构成了水产养殖中发生的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病原体在某些条件下转化为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新菌株或变体的产生,这些新的病原体往往具有更大的发病率和传播能力,并超过了以往的防治措施,对养殖生物体构成更大的威胁。[2]同时,病原体的变异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水流、覆盖物等多种途径,病原体可在不同养殖区之间迅速传播。
2.4气候与环境变化
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水产养殖中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免疫力,例如,高温天气会加速病原体的传播,从而增加疾病的风险,而低温会导致生物代谢减慢,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攻击,此外,环境污染和水体有机质富集等环境问题会加剧疾病发生。
三、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分析
3.1 生态养殖技术
生态养殖技术强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减少疾病来建立和谐的养殖环境,这种技术不仅关注水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还关注生物多样性,例如,在大型水产养殖池中,可以引入适量的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和有用的微生物,形成多层生态系统,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水生生物提供必要的氧气。稻渔共生系统是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养殖的典型模式,在稻田中,挖掘鱼塘和鱼沟其他设施,储存适量的鱼类(如鲤鱼、鲫鱼等),鱼类通过消耗杂草,昆虫和浮游生物来减少对水稻的竞争压力,同时,鱼类的分泌物为水稻提供了营养元素,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此外,鱼类的活动改善了水稻田的水质和土壤结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3.2 免疫增强技术
免疫增强技术通过提高对养殖生物的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转基因疫苗是这些工具之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可以被精确地修改, 这样他们就会失去病原体, 但保留了免疫力。当这种疫苗接种到栽培生物体时, 它可以刺激身体产生特定的抗体和免疫细胞, 从而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此外, 免疫刺激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手段,这些物质能够激活养殖生物体中的免疫系统, 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针对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因工程疫苗. 疫苗针对VHS病毒的特定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达该部分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在鱼类中接种疫苗后,鱼类可以刺激产生针对VHS病毒的特定抗体和免疫细胞,在大型鱼类养殖场进行的实验中,接种疫苗的鱼类显示出更高的存活率和更低的VHS感染率,这一结果提供了见解。
3.3精准用药与生物防治
精准用药技术强调在疾病发生时通过过敏试验确定最有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减少药物和残留物的使用问题,可进行过敏试验,以评估各种药物对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杀菌剂的作用,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同时,生物防治技术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引入天然敌人、寄生虫或有益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可以实现对病原体的有效控制,这些生物因子可以自然繁殖,在养殖环境中发挥作用,具有保护优势。[4]在对虾养殖中,益生菌被广泛用于疾病控制和改善水质,对虾养殖场定期将益生菌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放置在养殖池中,这些益生菌可以快速繁殖并在养殖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竞争性喂养和抗菌物质的生产来防止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益生菌还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减少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水质条件。
四、结语
当我们深入研究水产养殖病害的传播趋势和防治技术时,我们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水产养殖密集度的增加,国际贸易的增加,水产养殖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当前病害流行趋势的全面分析,为水产养殖业的防治提供科学,方法和未来的战略环境因素。展望未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将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深度合作和综合政策,主张建立“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水产养殖生态系统,这不仅是对传统养殖模式的转变和升级,也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回应。
参考文献
[1]李明月,柯青霞.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55-58.
[2]李清,梁艳,阴鸿达.2022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中国水产,2022,(09):94-99.
[3]于子健,杨冰,谢国驷,等.卵黄抗体及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23(2):5
[4]李洪滨,王菲菲.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000(013):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