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永实验学校
摘要: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统编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都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确立基本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统编教材中比重日益增加,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体现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明方向,定目标,避免走入教学误区。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于今年4月21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翻开《2022年版语文课标》与《2010年版语文课标》相比,“核心素养”一词醒目出现,在课程性质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核心素养的变迁及内涵
其实“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非空穴来风,纵观我的课程改革历史不难发现,从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本位,到《2010年版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位,再到如今走向核心素养本位,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螺旋式上升状态。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核心素养源于知识,高于知识,它是从知识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2022年版语文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概括性解释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学科的育人价值所在。学生透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合为一体呈现出来。
核心素养的落地及思考
《2022年版语文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那么作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也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让核心素养本位落地。课堂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那么首先要核心素养融入到教案中去,以笔者之前执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尝试性探索。
这个片段是教学设计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及难点,即,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课堂上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活动,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关键能力”未得到提升,且少数同学为“参与者”,多数同学为“边缘者”,课堂的参与度大打折扣。笔者从《2022年版语文课标》个人理解中觉得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且在知识点教学上要有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那么,在此理念下,本课重难点的设计须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和“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调整为:抓住关键词句,借助插图、注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西湖夏雨美景。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也紧扣了核心素养内涵中“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和“审美创造”通过感受、理解作品获得审美经验,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将之前流于形式的过程,用“核心素养”的所思所悟,推翻重组为以下内容:
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诗美
此诗描绘了西湖的夏雨美景。才华横溢的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同学们,请看到书本课后第三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合作探究)
(一)品读诗句,入诗境。
(二)交流汇报,说画面。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预设一:黑云翻墨图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
翻墨:像打翻了的墨水,形容乌云密布。
未遮山:还没来得及遮住山。
2.点拨学生关注修辞手法。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黑云的来势之猛,天气的变化之快,暗示了大雨即将到来。
3.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到的画面。
预设二:白雨跳珠图
1.找出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通过“白雨跳珠”和“黑云翻墨”的色彩对比,入情入境,想象有远有近,有声有色的画面之美。
2.引导学生找出本句修辞手法,并说说妙处。(作者用“跳珠”比喻白亮亮的雨点像洒落的珠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的动态美。)
3.诗句有一字用得十分精巧,同学们找找是哪个字?
(“乱入船”的“乱”写出了雨的大而急,也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当下置身于湖中游船中赏雨。)
预设三:风吹云散图
1.学生自读质疑,提出对诗句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同学进行解答,教师相机引导。
①预设1:“卷地风”释义。(“卷地风”:狂风卷地而起,瞬间云散雨停,与“未遮山”相呼应,突出雨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
②预设2:“忽”字十分精巧,将夏雨的骤来骤去,天气变幻莫测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到的画面。
预设四:水天一色图
1.结合图片,发挥想象,描述“水如天”的景象。
2.与“卷地风”形成对比,“水如天”写出了雨过天晴,湖面水平如镜,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的灵动风光。
小结:这首诗描绘了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美景,苏轼迅速捕捉一时之所见,生动地再现了云翻、雨泻、风卷、天晴等自然景物的急剧变化,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出语看似平淡,却又在不经意间点染出西湖山水的灵秀动人。而读来令人拍案叫绝的,将四幅画连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幅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美景动态图。
(三)再读诗歌,练仿写
1.出示学习单。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在本课的课后习题设置中也问到了“想象画面”,所以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基于《2022年版语文课标》,在设计过程中,先以书本的课后习题为引子,设置“学习单一”,先概括再想象画面,即扣准了单元语文要素,也体现了《2022年版语文课标》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然后抓住四幅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点拨带领学生品悟诗句,到让学生自主质疑,感受本诗的修辞之美,色彩之美,画面之美。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创造,使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欣赏,能感受出西湖的夏雨美景,同时也能被苏轼用短短二十八个字将西湖夏雨骤来骤去描写得如此传神的才华所折服,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表达的魅力。最后通过“学习单二”仿写练习,从读到写,为本单元另一语文要素“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作铺垫。以此,学生成为了整堂课的主体,老师作为穿针引线之人。以情境、问题、任务等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体现了课程修订组成员余文森教授在《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讲座中所提出的“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
《2022年版语文课标》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还需不断阅读领悟《2022年版语文课标》,且在教学教研上不断实践躬行,让其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