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儿童医院 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476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38例)与对照组(2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陪护新生儿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我国新生儿的医疗护理感染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无陪护病房是现阶段的重点问题。如果在医院出现感染情况,必然会提高新生儿的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发病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在新生儿群体中存在较多的感染因素,比如胃肠道不成熟、免疫系统不完善、皮肤屏障等等,非常容易在进行外来侵入性治疗的时候受到感染[1]。因此此次研究将采用风险管理的新生儿与未采用风险管理的新生儿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47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男性新生儿124例,女性新生儿114例,出生时间1~27天,平均 (9.58±5.56) 天,体重1640~4 260 g, 平均 (2769.90±438.72) g;对照组男性新生儿108例,女性新生儿130例,出生时间1~25天,平均 (11.27±4.72) 天,体重1720~3960 g, 平均 (1 937.90±587.27) g。所有新生儿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常规用药、清洁,定期查房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后进行不良事件的统计
1.3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的风险因素
(1)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齐 一些护理人员对专科技能不够熟练,且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药物使用不够熟悉,对某些特殊重症患儿不能做出针对性护理,当有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措施;(2)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浅薄 某些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感情淡漠,不能正确评估新生儿哭闹原因,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家属的诉求不够耐心解释,极易造成家属负面情绪的产生,引起医疗纠纷;(3)医院安全制度不全 医院对新生儿病房的制度管理不够完善,护士与床位比失调,易造成护理事故的发生;(4)护理人员不足 护理人员不足时易造成护理人员倒夜班频繁,精力不足,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延误治疗;(5)护理人员感控意识淡薄,监测不到位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出现突发状况,导致疾病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6)护理人员预防意识弱 新生儿病房中新生儿集中护理,衣物、奶具、医疗设备等若消毒杀菌不到位可能会发生院内感染;(7)新生儿过于脆弱 新生儿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多变,免疫系统尚不完善;(8)家属依从性差 新生儿在病房内无需家属亲自看护,减轻家属压力的同时也使家属易担忧新生儿状况,造成不遵医嘱,医闹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
1.4解决措施
(1)组建风险小组 小组成员由各科室医护人员构成,定时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并对其做出处理,提出规范有效的方案,依据实际情况对新生儿进行针对性护理[3]。(2)定期培训 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对突发状况做出处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常规操作的熟练度,当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察觉,定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能上岗就业。培训不仅包括技术培训,还要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进行培训。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谨慎才能及时发现病情。(3)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制定定时查房与护理时间,一同进行护理工作的人员做到中青老搭配,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注意指导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值班人员细心观察病房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变化立即处理并及时上报。(4)预防交叉感染 病房内应注意消毒杀菌,定时通风,奶瓶奶具消毒隔离。护理人员进出病房时也应注意消毒,使用过的注射器与医疗设备及时处理。(5)强化护理 新生儿刚刚与外界环境接触,抵抗力很差,定期清洁护理能够帮助新生儿适应外界环境。定时对新生儿口腔、皮肤、臀部,皮肤褶皱部、脐部进行清洁,定时喂奶、给药。(6)与家属加强沟通 新生儿离开家属,处于陌生环境,家属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家属沟通,新生儿进行检查与用药时事先经过家属同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家属讲述新生儿情况,说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优点与必要性,建议家属通过视频等方式探视新生儿。(7)出院后定期回访 在新生儿转出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后定期电话回访,当家属提出问题时耐心解答,发现异常后嘱咐病人及时复诊。
1.5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6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用 %描述,t检验比较,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0%,低于对照组11.76%,对比明显(P<0.05)。
3.讨论
无陪护病房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生活与医疗服务由医护人员全权负责,无需家属陪护,能够减轻家属负担,让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的护理,同时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新生儿身体稚嫩,某些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尤其一些早产儿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在缺少家属监督的无陪护病房中,为保证新生儿的安全,风险管理等有效手段的实施非常重要。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采用封闭化、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所有生活需求与护理全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人员也会对家属进行护理新生儿的指导,帮助家属在新生儿出院后合理给予照顾[4]。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能够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轻了家属负担,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风险管理加强了护理的严谨度,使每项护理工作都有条可依,分配合理,同时加强了与家属的沟通,提高了家属的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经本院此次研究发现,经风险管理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风险管理的新生儿。该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能够使新生儿得到更好的护理,形成较高的护理干预优势。通过组建专门的风险小组能够将护理工作落实到方案与个人,方便管理,同时便于总结与汇报工作;定期培训能够增进护理人员基本护理技巧,对护理人员及早发现病情有所帮助;风险管理护理比普通护理人员安排更加合理,能够在保证护理人员精力充足的同时保证青年医护人员学习到护理技巧,对后续发展有所帮助;新生儿过于幼小,家属不能亲自照料新生儿易产生不愿配合治疗的心理,风险护理中加强了与家属的沟通,安抚了家属情绪。陈妙玲[5]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整体满意度。但此次研究仍表明,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旧存在,说明依照现有护理技术不能完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时需格外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静.基层医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1):129-130.
[2]吴银花.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0):184
[3]阮旭波. 护理风险管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003(003):226-226.
[4]王玉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6):95.
[5]陈妙玲, 卢穎斯. 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的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20):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