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逐步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不仅带动各个行业向着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农业碳排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迈向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并推动种植、养殖等方面逐步实现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以实现精准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农业;碳排放;影响研究
1农业技术创新与碳排放
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农业能源利用、农用物资投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等方面,实现农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包括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升级、农用物资生产效率提升、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此农业技术提升在其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一方面,我国农业能源消费以煤、石油、电为主,其消耗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要降低碳排放既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需要改变现有能源利用结构。农业能源低效主要来自于老旧、高耗能的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技术创新既能够改进现有农业机械生产性能,又能研发推广节能型柴油机、燃油添加剂等节能型技术产品,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1]。而技术创新加速了农村光伏发电、小水电、生物质能(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优化现有农业能源利用结构,从而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资大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而绿色农业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数字技术,能够通过光触媒、传感技术精确感知灌溉用水需求,智能调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大大提高农用物资的利用效率。此外,农业技术的革新还催生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提升废弃物回收率,帮助废弃物实现肥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转换,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但相关技术仍是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短板[2]。总体来说,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农业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会影响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引导要素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流动,带来种植业生产内部和畜牧业内部的品种结构和布局变化,减少碳排放等非合意产出。
2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要素资源建设农村农业,改变了农业的发展方式,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对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有着重大意义,也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添强大动力。
(1)数字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3S”技术、农业模型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等农业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准调控和科学管理,有利于为农业产业链上的生产经营主体的决策行为提供精准服务,降低能源使用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从而减少农业碳排放量。
(2)数字经济可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数字经济能够依据农业生产现状,缓解农业要素错配,重塑原有要素配置结构,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顺畅与下游市场的连接,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具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3)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户生产行为绿色低碳化。在农村搭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带来了金融服务、先进技术和理念,间接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提升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有助于农户拥有更强的绿色生产意识和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与方法的意愿,有利于农业碳排放的减少。
(4)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居民绿色消费理念的树立。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改变了居民消费方式和理念,提高了消费者的便利性,进一步促进了居民消费。而消费能力的提高使居民偏向购买生产标准更高的绿色农产品,有助于生产者建立更为严格的生产体系,鼓励农户选择更为绿色的生产手段,进而抑制区域农业碳排放量。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种演化模式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进行重塑。一方面,数字经济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间的技术渗透进程,通过数字产业化催生出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促进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配置,改变国内大循环的需求端,推动了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数字化促使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产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推动创新,加快传统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驱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模式转变。
3政策建议
(1)重视能源结构优化对于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关键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生产中使用更加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推动农户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利用太阳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电力;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废物利用项目,将农业废物转化为能源,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农业机械化的绿色转型,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者购买和使用低碳排放的农业机械设备,如电动拖拉机和太阳能灌溉系统,以此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2)将技术进步作为降低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加大对数字农业技术的支持和投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技术,以此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从而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降低碳排放。同时推动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机制,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研发和推广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低碳技术;建立农业绿色技术示范基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实践和培训平台,帮助他们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3)注重数字经济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助力绿色化。
加强对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推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加快面向农业生产的“3S”技术、农业模型技术、专家系统等数字技术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建立农业碳排放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用数字化技术重塑农业,为农业低碳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创新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主导的众筹模式,加快健全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为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和绿色技术支持。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数字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让数字经济切实融入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农业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4)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碳减排战略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特别对于农村偏远地区以及贫困山区还需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明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加大通讯网络建设力度,提高互联网及移动通讯设备普及率,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当下应立足于其资源禀赋并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道路。
(5)加大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信贷支持
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信贷支持。绿色技术普遍具备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应用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市场上农业绿色技术对参与者的吸引力较弱,此时要激发市场参与者的创新热情,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创新活动充分的政策支持和信贷支持,比如设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为企业引进绿色农业技术提供激励和补贴等[4]。
(6)加大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的同时加强监管
增加种植业污染防控和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业农村环保项目投资,同时对污染问题严重、治理不力的城市,还应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监管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强化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对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抑碳的调节作用。
最后,我国农业技术专利存在“大而不优”的问题,应该调整绿色农业技术专利“存量”,淘汰落后、低效率、重复专利,同时支持和保护低成本、包容性强的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优化实用新型专利“增量”。
结束语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在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是否具有减排效应同样值得探索。总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一个单位可使农业碳排放减少355.26万吨。从作用机制看,能源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发挥了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技术进步间接实现农业碳排放的减排。进一步探讨发现,数字经济不仅对本地区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宜, 李昕, 池江涛, 王艳伟. 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9 (01): 180-191.
[2]庞洪伟, 刘鑫雨, 巩艳红, 王正旺. 物联网发展、科技创新与农业碳排放强度[J]. 经济问题, 2024, (02): 77-83.
[3]孔祥飞. 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绩效的测量与脱钩效应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06): 98-114.
[4]霍如周, 奚小波, 张翼夫, 张宝峰, 瞿济伟, 张瑞宏.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农业碳排放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44 (12): 15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