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维对传染性疾病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6
/ 3

理论思维对传染性疾病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分析

叶景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 北屯  836099

【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应用理论思维的效果。方法:选择辖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报告的611例乙丙类传染性疾病发病人群,“随机取样法”分参照组(未实施理论思维,305例)、实验组(实施理论思维,306例),两组干预效果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分析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无意义,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实验组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更高;健康行为评分更高;实验组传染性防治行为依从率(99.67%)高于参照组(97.7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理论思维用于传染性疾病控制可协助乙丙类传染性疾病发病人群掌握传染病知识、增强自身防治行为,优化健康行为,值得推崇。

【关键词】理论思维;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防治行为依从性

研究表明[1],传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卫生难题,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若某地区大规模流行传染性疾病时,则对此区域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是指:多种病原体或致病性微生物引起,传染性质较明显的疾病,其中常见病原体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传染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呈年轻化趋势,分析原因与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医疗资源限制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传染性疾病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明确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性,合理制定防控措施有积极作用,利于确保居民健康[3]。鉴于此,本文探究理论思维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辖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报告的611例乙丙类传染性疾病发病人群,实验组(306例):男/女=210例/96例,年龄18-79岁,均值(48.34±3.52)岁;体质量19-26kg/m2,均值(23.42±0.59)kg/m2;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大学=110例/100例/96例;其中未婚150例,已婚156例;参照组(305例):男/女=220例/85例,年龄19-80岁,均值(48.47±3.65)岁;体质量18-25kg/m2,均值(23.37±0.54)kg/m2;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大学=130例/110例/65例;其中未婚135例,已婚170例。P>0.05、可比较。实验人群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3 方法

参照组:未实施理论思维,根据师市疾控部门要求、加强传染性疾病控制。

实验组(实施理论思维):①疾控机构的系统性防控管理:环境因素对传染性疾病有深远影响,若环境有明显差异、则相应的传染风险也随之改变,且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个人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有明显差别,故受传染几率也明显改变,故疾控机构以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为基点,要想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要求疾控机构将系统性的防控措施落实到实处,考虑各地区的差异,建立健全关于理论思维管理的内容,加强宣传及预防流行性传染的力度,提高高危人群认知程度,消除盲区,地区与地区间的联系增加、确保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若高危人群已经感染传染病,遵守早发现、早诊断原则,根据诊断结果、结合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时对发病人群实性隔离处理,定期检查接触过的群体,便于及时将病菌消灭,根据传染病类型,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对策,如呼吸道类传染病,定期清洁消毒空气、物体表面,及时将感染源隔离;

②社区组织开展自防控管理: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社区对防疫结构进行创建,如:为了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需将防疫机构延伸于社区,加强自组织防控措施,定期加强传染病的专题讲座、发放手册等,起到宣传教育目的,确保社区内每位成员可主动防范并积极参与,如加强宣传乙丙类传染性的宣传力度、发放预防健康手册等,落实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到实处;③防疫部门的防控管理:防疫部门在传染性疾病预防中融入控制理论防控措施,若发现传染源、第一时间隔离传染源,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消毒并发放消毒器具及药品,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扩散,系统性把控传染性疾病,达到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目的;

④鼓励全民参与防控管理:医院对乙丙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征综合分析,引起高危人群高度重视传染病,保证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活动中,全民积极参与,加强易感人群的健康宣教力度,指导做好个人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宣传疫苗接种的力度,便于高危人群定期接种疫苗,有效的控制传染病,控制时注意合理改善居住环境,做好相关监督及管理,使疾病传播速度及传染病患病风险下降。

1.4 观察指标

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制定“传染病知识掌握度调查量表”,有:个人卫生、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及传染病常识,满分100、分值愈高愈好

[4]

健康行为:参照“健康行为量表”,有:涉及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及健康责任感,涉及52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愈好。

传染性防治行为依从性: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总分100,完全依从≥85,部分依从60-84,未依从<60[5],依从率=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检验,正态分布0计量资料同组组内数据计算以配对样本t检验为主,不同组间数据计算以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通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频数<5,连续校正检验,以“[n/(%)]”表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

干预前,两组分析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较参照组显著增加,P<0.05,见表1。

表1 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个人卫生

饮食营养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实验组(n=306)

56.17±3.28

90.54±4.26*#

111.827

<0.05

55.39±3.54

85.24±4.37*#

92.847

<0.05

参照组(n=305)

56.23±3.19

84.18±4.23*

92.134

<0.05

55.26±3.43

80.26±4.25*

79.943

<0.05

t

0.229

18.517

--

--

0.461

14.279

--

--

p

0.819

<0.05

--

--

0.645

<0.05

--

--

组别

运动锻炼

传染病常识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实验组(n=306)

58.69±3.64

88.35±4.17*#

93.734

<0.05

59.64±3.35

92.42±4.18*#

107.045

<0.05

参照组(n=305)

58.58±3.41

82.23±4.25*

75.800

<0.05

59.51±3.27

86.17±4.26*

86.698

<0.05

t

0.385

17.966

--

--

0.485

18.304

--

--

p

0.700

<0.05

--

--

0.628

<0.05

--

--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健康行为

实验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健康行为比较(±s,分)

组别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躯体健康

健康责任感

实验组(n=306)

85.64±2.39

88.72±2.46

90.51±2.35

87.72±2.46

参照组(n=305)

80.21±2.25

82.51±2.34

84.12±2.17

81.13±2.24

t

28.912

31.968

34.915

34.618

p

P<0.05

P<0.05

P<0.05

P<0.05

2.3传染性防治行为依从性

    实验组传染性防治行为依从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传染性防治行为依从性比较[(n),%]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未依从

依从率

实验组(n=306)

200(65.36)

105(34.31)

1(0.33)

305(99.67%)

参照组(n=305)

200(65.57)

98(32.13)

7(2.30)

298(97.70%)

x2

--

--

--

4.580

p

--

--

--

0.032

3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容易引发疫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防控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链,理论思维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6]。本研究示:相比参照组,实验组传染性知识掌握程度更高;传染性防治行为依从率更高,健康行为评分更高,P<0.05,具体分析:

①理论思维中,通过对病原体特征、传播规律详细了解,对研发疫苗、制定防控策略有积极作用,通过流行病学理论,可追踪疫情传播路径,提前预警,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指导,帮助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制度,对医疗资源分配效益分析、确保最优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加强防控策略,可完成针对性地制定隔离、检测、治疗等策略,降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7]

②理论思维以科学原理、概念为基点,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解决,加强各防疫部门、各区域间的联系,有效控制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程度,重视系统性防控措施、自组织防控措施及控制理论防控措施,可及时切断传染源、有效传染疾病传播途径,保证居民健康,且重视信息化管理、有效处理并总结信息数据,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便于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8-9]

综上所述: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应用理论思维可协助高危人群正确掌握传染性知识、增强防控传染性疾病的行为依从性,避免疾病大规模流行,协助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有效提高疾病防控质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风芝.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1):160-163.

[2]宜准,徐婷玲,李寒等.2020年我国664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1):15-21.

[3]陈逸群.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283-285.

[4]江国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6):406-407.

[5]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191-192,196.

[6]林海,许晓明,柴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在学校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7):59-63.

[7]魏祎冰,高翔,王朝昕等.数字健康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9):978-982.

[8]郭子予,汪文新,刘冰.新发重大传染病频发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卫生经济学再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20,39(10):47-50.

[9]吴群红,孙殿军.关于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重大疫情应对过程中核心作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20,39(7):5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