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蓝光照射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2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蓝光照射的优化策略

刘帆常启娜

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蓝光照射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 8 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黄疸治疗效果(胆红素水平)、治疗累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后黄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本次研究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蓝光照射;优化策略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比较丰富,体内异常积累的胆红素就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现象[1-2]。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治疗黄疸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通过蓝光的渗透能力进入皮肤组织转化为荧光色素,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改善患儿黄疸症状[3]。本研究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 8 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蓝光照射的优化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 8 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在实验组中,男17例,女8例,日龄范围在1~27d,平均日龄(15.68±4.32)d,体重范围在1052~4500g,平均体重(1769.01±426.01)g。在对照组中,男18例,女7例,日龄范围在1~28d,平均日龄(15.95±4.21)d,体重范围在1046~4500g,平均体重(1756.01±416.01)g。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重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主要通过长时间持续蓝光照射加速患儿体内胆红素的降解与代谢,改善患儿黄疸症状。在设计治疗方案时需要对患儿具体病情进行充分掌握,并结合文献调整患儿的蓝光照射强度与持续蓝光照射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皮肤状态、治疗前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患儿各项生理参数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患儿治疗效果,重点关注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与黄疸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1.2.2 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

相较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主要通过蓝光照射和非蓝光照射交替进行,可以减轻蓝光对患儿皮肤的刺激,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在设计治疗方案时需要对患儿具体病情进行充分掌握,并结合文献调整患儿的蓝光照射强度与持续蓝光照射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皮肤状态、治疗前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患儿各项生理参数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患儿治疗效果,重点关注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与黄疸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要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治疗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呕吐、高热、腹泻、嗜睡拒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以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于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并用X2检验进行分析。对于组间对应的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黄疸治疗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患儿护理前后黄疸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胆红素水平(mg/dL)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25

15.30±2.20

8.90±1.60

对照组

25

15.20±2.10

10.40±1.90

t

-

0.208

3.819

p

-

0.836

0.000

2.2 两组患儿治疗持续时间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治疗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患儿累计治疗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持续时间(h)

实验组

25

18.50±3.70

对照组

25

20.60±4.50

t

-

2.280

P

-

0.025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呕吐

高热

腹泻

嗜睡拒奶

总发生率

实验组

25

0

1

0

0

4(1/25)

对照组

25

2

0

1

3

24%(6/25)

X2

-

4.152

P

-

<0.05

3 讨论

蓝光照射治疗作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常用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但是同时也给新生儿带来了不适,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呕吐、高热、嗜睡拒奶、腹泻等不良反应[4]。因此,蓝光照射的时间模式(持续或间隙)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仍存在争议[5]。本研究通过设计不同蓝光照射模式,对两组患儿黄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提供科学支持。两组不同照射模式各有优缺点,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在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效果明显;实验组治疗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实验组患儿护理后黄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此外,在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患儿综合护理干预,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患儿长时间与母亲分离处于陌生的环境会导致患儿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6]。首先,护理人员要对保温箱环境温湿度、光线进行调整,保证病房环境处于适宜的温湿度,例如早产的患儿保温箱温度应设置在32~34℃,足月的患儿保温箱温度应设置在30~32℃。在蓝光照射时用眼罩保护患儿眼部,黑布保护患儿会阴,四肢套上手套和袜子,定时为患儿进行翻身,降低长时间蓝光对患儿皮肤的伤害。同时要安抚患儿情绪,通过对患儿皮肤抚触护理,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可以按照标准对患儿头部、胸部、腹部进行抚触,每次5分钟。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阮健.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4):179-181

[2]仇秋琼,韦拔,黄雪美,张景莹,杨雪华.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对比研究[J].科技与健康,2024,3(2):64-67

[3]张苏红,任红娟,王卫华.抚触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8):135-138

[4]邹玲.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干预策略及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0):96-98.

[5]张芸.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3(13):0004-0006

[6]刘秋英,欧阳秋萍,张思莉,等. 间歇性蓝光照射联合行为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5):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