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江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2

幼儿园“江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

徐丽秋

苏州市常熟市东张幼儿园

摘要:江文化课程,是在名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集合长江为载体所体现的文化,特指在本土这个特定区域内,一切可利用的人文以及自然资源总和。它是一种创生的课程理念,更是理念下的课程行为。常熟市东张幼儿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一直致力文化的建设,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入手,在实践的过程中整合资源,不断反思调整与优化,突破原有课程活动方式,架构与实施生态的江文化园本课程

关键词:江文化   课程建设   创新实践

一、汲取江文化智慧,做好顶层的愿景设计

以文献研究的方法将在地性”“地域文化”“适宜性作为关键词开展研究。明晰了长江文化的特质:创新”“进取”“开放,其建设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性、时代性、科学性、地域特色等诸多问题。我们将课程的核心理念凝练为幸福·阳光·亲历·生长。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生命的幸福。人的教育是要成就优秀的人格,从而实现生命幸福。阳光指向自然的、生态的,关注户外、关注动植物、关注生活,个体生命的旺盛指向的都是阳光。我们的课程强调更多的接触大自然,整合东张区域内的多种本土资源,开展指向现场,指向实践的活动,让幼儿真实的参与,在开放元多的活动中成为健康发展、整体发展、当前得益,终身受益的人。

二、厘清资源江文化建设中的溯源

江文化资源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两个方面。只有当资源进入课程,得以转化之后促进幼儿发展,才能成为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资源文化进一步审视与挖掘,让幼儿能主动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中引发对自然、生活环境的关注。长江地域文化种类丰富,内容包罗万象,这些资源并不是全盘的接收,而是对其进行重新的审视与挖掘,将消极的、落后的、愚昧粗俗的内容摒弃。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组织与创新,构建适宜的素材性资源。让幼儿在个体成长和地域文化产生相互作用中,一城一景、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浸润印刻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中,萌发着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深情厚意。

三、梳理多样途径拓展江文化内涵

江文化建设以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支撑,更需要以课堂文化为底蕴,其发展是一个全员共同参与、建构的过程。教职工、幼儿、家长、社区乃至其它社会团体人员都是课程发展的建设者和合作者。这意味着参与主体是多元的,其内容及组织形式也是多元化。

通过空间氛围诠释江文化的意蕴

环境创设是育人的重要内容,园所围绕江文化,结合本土的横塘老街”“张家市街代表性建筑,对幼儿园环创进行整体性建构。优化LOGO标志,融入贝壳、浪花、儿童、花朵元素;设计了古墙涂鸦区,开辟了溢满乡情的种植环境,大棚蔬菜,农具用品,动物饲养应有尽有;创设了个性彰显的园所环境,强调了水与沙的组合,桥与船的架构,让拆船厂、渡口饭店、花边社、白艾堂在学习性区域成,成, 花布、麦梗、稻草、树枝、竹艺、贝类、沙石等本土资源的利用,使整个环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通过完善主题架构江文化课程

江文化课程源于生活、基于经验,通过自然物质、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丰富与充实原有课程。我们梳理已经课程蓝本,对每个大主题下的小主题进行重新规划,在原有主题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迭代新的主题进入。以《生机活力的春》《承载向往的夏》《收获满满的秋》《盘存蓄积的冬》四个主题为基础,采用4+X的方式开展与呈现,其比例为0.667%。指在4的基础上,实施幼儿个性化主题课程,即学校特色化及生成性课程。不是简单叠加,而是4X的相辅相成,达成其平衡的增量或变量。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以调查、参观、观摩、劳作、饲养等活动,来挖掘其教育的价值,使其成为直接的教学素材;民间文学,有故事、传说、童谣、方言俚语、气象节令等,作为五大领域的活动来源;民间艺术,有红木设计雕刻剪纸、花边、水墨画、小调、劳作歌、节气歌等,不断丰盈着江文化主题课程内容

通过项目开发拓展江文化的外延

项目活动是幼儿兴趣的生发,也是园内外资源转变成课程的最好实施方式。我们围绕幼儿生活、自然、社会等方面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主动建构获取经验。幼儿园重点开展亲子游学项目,这是四条有主题、有目的、有发现、有收获的亲子游学路线。在挖掘和筛选中,我们形成了东张地区的虞阳十六景,分贝为探长江文化”“寻植被生长”“游老街新闸”“访汽车制造四条游学路线共十六个研学点。活动以打卡的形式倡议家长带孩子参与景点打卡,制作logo勋章,收集景点材料,一片树叶,一根藤蔓,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段视频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课程内容不断在丰盈,让课程建设的主线不断亮起来。

通过名俗活动丰富江文化课程

将名俗节庆融入江文化课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让幼儿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又需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名俗节庆分为园所活动和传统节日两大部分,将长江文化艺术节”“虞阳一条街江小娃科技节三大园所节日融入主题活动中,由此生发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童眼看家乡,娃娃爱长江亲子系列、奔跑吧长江娃竞技系列、江花同盟会节日系列聚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四大传统节日,让幼儿在民主、开放、自由、自主的氛围中,让文化既有厚实的底蕴,又关照到幼儿生命成长。

四、践行人本化”“生态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江文化课程评价过程中,以幼儿、教师、课程作为评价对象,采用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融合到一日活动中。评价以生命观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我们从四个板块达成评价过程,分别为:关心身心健康的评价;嵌入主题的活动评价;融合一日生活的评价;渗透到环境中的评价。我们将评价活动与江文化课程活动自然地结合,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关注他们在课程实施中的变化。通过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的评价氛围,采用观察记录、学习故事、成长档案、谈话等多种方式达成,既注重学习的探索与过程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品质。

随着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而大量的生成性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高的观察能力、洞察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发现,用灵敏的耳朵去倾听挖掘,用敏感的专业能力去判断与组织。不断让教师拓宽教育思路,促进其专业成长,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可以这样说,文化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幼共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鞠昌韦.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漫谈[J]新班主任.2024,(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