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2023年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全面和提升,全面是要求从多方面入手,涉及面广;提升是要求见效果,措施要接地气,要切实际。下面就从其中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县级医院如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一、优化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该行动计划要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但实际上县级医院很难达到要求,因为县级医院通常有20余个管委会,每个管委会的主任几乎都是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每个月就有20余个管委会会议,每月按22.5个工作日来算,主要负责人几乎每天都在开各种管委会的会议,再加上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种会议,主要负责人不是在开会中或是在开会的路上。县级医院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可以尝试采用一次会议,包含多个管委会的内容,解决这样的矛盾。
二、规范医疗技术管理。
新技术的管理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县级医院中,临床医生从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带回来一些新技术,希望在本医院中开展。对上级医院来说是常规技术,开展得很顺利,进修医生也是跟着老师在做,感觉也很顺利,但对县级医院来说是新技术,进修医生回到县级医院后,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能否独立完成也是一个问号。首先是授权的问题,如何考核?何时授权?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解决办法就是:在初期开展新技术时请上级医院专家来指导,同时县级医院组织院内相关专家现场观摩考察拟授权医生的操作情况,当达到一定数量后,经院内相关专家一致认定拟授权医生能独立完成该新技术,方可授予其开展新技术权限。其次是新技术转常规技术的问题,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转常规?还是开展一段时间后转常规?县级医院开展新技术,往往受病种数量的限制,可能存在一两年仅开展几例,这种情况到底是转常规还是不转常规?那么可以考虑借鉴汽车4S店的保养方式(一年或者一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如果开展新技术达到一定数量后,哪怕是未到规定时间,也可以考虑将新技术转为常规技术管理。
三、加强会诊管理。
该行动计划要求加强中医、营养、康复、精神、检验、病理、影像、药学等科室的多学科会诊参与度,充分发挥营养和康复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的积极作用。在县级医院中,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三四级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上涨。解决办法:在临床工作中,加强营养科的会诊,增加对三四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术前若存在营养不良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储备能量和蛋白质以应对手术的消耗;术后持续给予营养支持,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四、提高患者随访质量。
县级医院的住院患者以农村患者为主,其中大部分又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受知识水平和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出院患者并未按照出院医嘱定期回医院随访,存在未随访或者随访间断。虽然医院安排有专人进行随访,但随访方式以电话随访为主,存在留存电话号码有误,无法接通;或者接电话非本人,无法准确随访;或者留存电话为老年手机信号不好,老年患者听力障碍,沟通不畅,随访质量不高。解决办法:在患者住院期间,主管医生或护士拨打留存的电话,核对留存的电话是否有误,如果发现有误时或非本人电话时,及时更改。
五、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在县级医院中,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主动报告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主动报告。其实,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可以将隐藏的、微小的问题暴露出来,有利于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不至于问题扩大,也可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县级医院中,即使上报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也是为了上报而上报,并未重视问题的分析、改进的措施,医疗质量并未得到实际的提升。解决办法:为了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上报,可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若发现漏报或隐瞒不报,也给予适当经济处罚,做到有奖有罚;同时要追踪每一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观察整改的结果,实实在在的提升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