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精神卫生中心 045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8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可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治疗以及生活,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疏导;精神护理;青少年抑郁症;应对方式;自我效能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人或事都持冷漠的态度,这种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改变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增强其自我认知至关重要[1]。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层面,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十分必要[2]。本文将针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1例,年龄11-17岁,平均为(14.10±1.12)岁,23例男性、18例女性。观察组41例,年龄12-18岁,平均为(15.21±1.24)岁,24例男性、17例女性。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下:入院后叮嘱患者科学进食,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出院前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并加强监护抑郁比较严重的患者,避免其出现不良行为。
观察组予以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干预如下:(1)个体化疏导:①用简洁的语言与患者进行热情沟通,从沟通过程中慢慢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并用积极性的话语和温柔的肢体动作鼓励患者,尽量陪伴患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更放松对抗疾病。②主动了解患者的基础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等,以此评估患者的认知程度,掌握患者的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③当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制定治疗目标,从生活习惯、疾病知识、治疗过程等多个方面纠正患者的认知,使其用正确面对抑郁症,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其治疗的信念感和自信心。(2)集体疏导:每周召集病友组织1次集体活动,通过口头讲解和视频播放、图文展示等方式进行宣教,引导患者正确用药、学会自我管理以及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等,同时还可邀请治疗成功的病友与患者交谈,分享治疗经验和心得,以此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增强其自我认同感。(3)精神护理:①构建专家小组,包括心理医师、康复师以及专业护士,从不同方面给予患者关怀和温暖,并在患者认知基础上进行专业讲解,改善其心理功能,使其逐步适应社会。②加强培训患者的社会功能,解决其脱离社会、社交障碍等问题。例如,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兴趣小组,拓展自己的爱好;组织做志愿者、一起骑自行车等公共活动,激发其社交意识;讲授一些参与社交的技巧和方法,让患者正确与人进行活动;等等。
1.3观察指标
①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患者的应对方式,包括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②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对方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消极应对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s,分)
组别 | 例数 | 积极应对 | 消极应对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41 | 8.38±1.20 | 23.79±3.34 | 20.28±3.33 | 9.58±1.35 |
观察组 | 41 | 8.41±1.17 | 30.37±3.72 | 20.72±3.26 | 1.81±0.83 |
t | - | 0.179 | 7.427 | 0.564 | 8.371 |
P | - | 0.288 | 0.000 | 0.675 | 0.000 |
2.2自我效能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s,分)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对照组 | 41 | 15.73±1.44 | 25.92±1.57 |
观察组 | 41 | 15.49±1.36 | 34.17±1.69 |
t | - | 0.364 | 9.852 |
P | - | 0.475 | 0.000 |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改变了患者的应对风格,使其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究其原因,青少年抑郁症可患者可能无法较好地认识事物并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所以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比较消极,而心理疏导干预通过个性化疏导和集体疏导的方式耐心安抚患者的低落情绪,逐步消除患者对周围人群或事物的冷漠感,并引导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释放负面情绪,减少过激行为,如此不仅拉近了护患关系,还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4]。与此同时,精神护理还通过专家小组、社会功能培训等方式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并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让患者从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感,提高其正常社交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5]。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干预效果显著,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初赛蕾,李雪,胡蕾,等.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21):138-140.
[2]丁艳芬,李建华,张莉.正念减压法用于抑郁症患者中对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8,040(007):1102-1105.
[3]孙连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引入正念减压法对其负性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031(016):37-38.
[4]郭华,宁利苹,冯玉霞,等.正念减压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青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57-859.
[5]汪碧珠.观察心理护理对门诊焦虑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83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