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9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张莹

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急诊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单双号分发法的分组机制进行分组,将其中单号的23例患者设置为常规组,给予组内患者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将另外双号的23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给予组内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并分析其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地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因此一旦患病需尽早接受诊治[1]。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与护理质量有密切的联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2]。为了进一步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选取了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展开分析,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7月-2024年3月,纳入研究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此时间段内本院急诊科所收治,按照单双号分发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23例与研究组23例。常规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总数为12例,女性患者总数11例,年龄最小的为35岁,年龄最大的则为77岁,求取平均年龄的结果为(49.32±1.35)岁。研究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总数为13例,女性患者总数10例,年龄最小的为34岁,年龄最大的则为78岁,求取平均年龄的结果为(50.35±1.4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可以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对研究目的及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3)患者个人信息、心脏病史、手术史及用药史完整无遗漏;(4)患者理解能力、认知功能与表达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1)患者脑、肺、肾等主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2)患者的精神出现异常或对于药物有过敏史;(3)中途退出研究与资料残缺者;(4)家属拒绝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中途退出研究或随访缺失者。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自行入院治疗,听取患者主诉,对其进行针对性分诊,告知主治医生接诊时同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协助患者做心电检查,确定疾病原因和情况,予以相应的救治。

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1)院前抢救优化:当医院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确保急救团队在2min内出诊,且出诊的团队,每个人都要有明确自身的责任,确保设施设备的有效性,确保药品的充足性,保证相关人员一到现场就可马上展开救治,另外在出诊期间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初步抢救患者,如调整患者卧姿,进行心理安慰等。急救团队到达现场之后,需要对患者马上展开心电图检查及吸氧等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药物治疗。之后施以急救转运,随时准备气管插管及除颤等措施。(2)优化急救接诊流程,患者在入院后,再次对患者展开心电图及心梗标志物检查,保证在5分钟内完成所有评估,进而完成分诊治疗,一旦确定疾病需要立即展开急救治疗。(3)冠状动脉介入术流程优化:患者在确诊急性心梗后,马上展开溶栓及手术准备,建立静脉通道,完成溶栓以提升手术成功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帮助时,需要尽量与患者沟通,纾解其心中烦闷,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良好治疗心态,进而迅速进入治疗的状态。(4)信息传递流程的优化:在整个急救流程,不同的急救人员会参与不同的急救环节,因此可能会出现信息沟通不顺畅的情况,特别是会有一些关键问题会传递错误,后果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制定严谨的信息传递要点,每个环节的护理人员在上一个环节接收患者时,需要核对好重要信息后完整地传递下一个环节的护理人员。

1.3评价标准

对组间急救效果(急救成功率、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急救效果结果分析,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急救成功率

复发率

研究组

23

23(100.00)

0(0.00)

常规组

23

18(78.26)

5(21.74)

χ2

-

5.609

P值

-

0.018

2.2组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详情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研究组

23

15(65.22)

7(30.43)

1(4.35)

22(95.65)

常规组

23

12(52.17)

5(21.74)

6(26.09)

17(73.91)

χ2

-

-

-

-

4.213

P值

-

-

-

-

0.04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的多发危重疾病,该病主要出现的原因为心肌耗氧量过多,一经发作,处在远端且被堵塞的动脉心肌细胞就会发生供血及供氧量的不足,这种现象如果持续20分钟以上,心肌就可能会坏死,另外心肌坏死的范围越广,患者死亡的风险越大[3]。且急性心肌梗死还具有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以及致死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患者一旦发病,需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及时且有效的救治,以此来提升抢救效果。目前对于诊断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手术前及时抢救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肌缺血,加快梗死冠脉的疏通,对提升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4]。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而常规急诊护理不能满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的要求,因此需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而优化护理流程是指通过标准化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合理需求进行有效地满足,且充分发挥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效果均高于常规组。这也说明了与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相比,优化急诊流程可有效地缩短急诊时间,争取在最佳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使其能够更好且更快速地抢救,保证抢救流程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邬杨,史册,陈琳.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亚洲临床医学杂志,2024,7(4).

[2]刘博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4,30(06):163-165.

[3]邢俊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6):139-142.

[4]罗珍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1):148-150.

[5]王丹丹,李 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研究[J]. 医学论坛,20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