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0
/ 2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探讨

甘丽娟

京山市人民医院   4318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SDS评分、SA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PaCO2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急诊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心理状态;血气指标;预后;康复质量

心肺复苏,是急救过程中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1]。心肺复苏是否成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以及预后。据有关研究[2]发现,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辅以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急救效果。为此,本文通过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护理,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7岁,均值(41.77±3.58)岁;实验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8岁,均值(41.74±3.6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遵医嘱给药、实施给氧护理、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指导患者休息等。

实验组给予急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严密监护患者的心电图,持续强化患者的脑部复苏,即在完成心肺复苏后,使用湿毛巾湿敷患者的各个部位,包括颈部、额头等,维持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防止因温度差异而导致患者再次出现灌注损伤;加大巡视力度。2、心理护理:在护理期间,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和其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支持,让患者能够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操作;耐心讲解治疗的相关措施,消除患者的担忧,并列举一些成功案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心理负担。3、气道护理:基于无菌操作原则,完成气管插管,并使用胶带固定好插管近端,护理期间,要持续观察气管,确保气管处于湿化的状态;每次吸痰前,先进行给氧操作。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与康复质量;(2)血气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康复质量

经对比,在心理状态与康复质量方面,实验组的SDS评分、SA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康复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GOS评分

NIHSS评分

实验组

40

24.11±2.18

27.13±3.25

4.45±0.37

3.14±0.14

对照组

40

44.14±3.37

46.74±4.08

3.52±0.25

8.32±0.22

t值

-

31.562

24.089

13.171

125.633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经对比,在血气指标方面,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差异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PaCO2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x±s)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56.27±5.78

30.01±2.23

81.22±6.47

97.78±5.01

对照组

40

56.33±5.72

43.34±4.18

81.18±6.51

87.48±4.78

t值

-

0.046

17.794

0.027

9.407

P值

-

0.962

0.000

0.978

0.000

3.讨论

心肺复苏,作为急诊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挽救患者的脑细胞,避免其出现缺氧坏死的情况[3]。在临床上,及时切有效实施心肺复苏能有效减少危重症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同时,在复苏后,应用高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

[5]

结果显示:在心理状态与康复质量方面,实验组的SDS评分、SA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气指标方面,护理后,实验组的PaCO2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急诊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况,恢复其血气指标,提高其预后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淑艳,高洪涛,吕娜. 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12):1649-1652,1657.

[2] 吴静,张颖,惠艳红,等. 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3,36(18):142-145.

[3] 刘吉丽,赵婷,陈贵艳.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3,42(34):131-134.

[4] 李雪莲,李波,侯雪梅.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55.

[5] 郭瑞,刘学伟,张苗.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价值研究[J]. 贵州医药,2022,46(2):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