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0
/ 2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策略

曹绍恩

云南银塔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涉及土地利用、植被破坏、噪音污染和水体污染等多个方面。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策略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在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策略。重点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估、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恢复策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表明,系统化的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恢复策略能够显著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环境影响评估;施工管理

引言

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常常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因此,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策略,对保障施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策略,以期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环境保护措施

1.1 施工前环境保护准备

1.1.1 环境影响预测与控制计划

在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以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这包括土地使用变化、植被破坏、噪音污染、空气质量变化等。基于预测结果,制定详细的环境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和责任人。控制计划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对措施、紧急预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调整机制。

1.1.2 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设计

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设计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关键步骤。设计应包括:设置施工围栏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规划施工道路以减少土壤扰动、合理布局施工设施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此外,还应制定植被保护方案,避免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并考虑设置临时植被覆盖以防止土壤侵蚀。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当地生态特点和环境敏感性,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1.2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2.1 噪音与振动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控制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采用低噪音和低振动的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以避开居民的休息时间、设置噪音屏障等都是有效的控制措施。此外,应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高噪音施工工艺,可以采取隔音罩或吸音材料进行局部噪音控制。

1.2.2 污水与废物管理

施工期间,污水和废物的管理至关重要。应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施工废水经过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废物管理包括分类收集、减少废物产生和有效处置,尤其是危险废物的处理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施工现场应设置废物暂存区,并与专业废物处理公司合作,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置。

1.2.3 大气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控制包括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可以通过洒水降尘、使用防尘网等措施减少扬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排放符合标准;采用低排放燃料和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大气污染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措施。

1.3 施工后的环境保护

1.3.1 施工现场的清理与恢复

施工结束后,现场的清理与恢复是关键步骤。应彻底清理施工产生的废物和残留物,恢复施工区域的原貌,包括填平挖掘坑、重新植被覆盖、修复受损的土壤和水体。清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二次污染,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确保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1.3.2 环境监测与管理

施工后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旨在评估施工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并确保生态恢复效果。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土壤、水体和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监测结果应与恢复目标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长期的环境管理和持续改进,确保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减轻。

2. 生态恢复策略

2.1 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是修复施工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恢复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体目标包括:恢复植被覆盖:重建原有植被,改善土壤质量,减少侵蚀。保护和恢复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改善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重建栖息地:为当地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原则:科学性:生态恢复方案应基于科学研究,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生态特征,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适应性:恢复措施应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环境需求进行调整,灵活应对现场实际情况。可持续性:确保恢复措施的长期有效性,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参与性:鼓励和支持当地社区和相关方参与恢复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生态恢复措施

2.2.1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之一。包括:选择适宜植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避免使用外来植物。分阶段种植:按照生态恢复的需求分阶段进行植被恢复,先恢复地被植物,再引入灌木和乔木。实施绿化措施:进行适当的绿化设计,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科学布置植物种群,提升恢复效果。

2.2.2 土壤改良与侵蚀控制

土壤改良和侵蚀控制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料或改良剂,提升土壤肥力和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植被覆盖:通过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暴露,防止风蚀和水蚀。建立护坡措施:在坡地或易侵蚀区域建立护坡工程,如石笼、排水沟等,减少侵蚀和径流。

2.2.3 水体生态恢复

水体生态恢复的重点是改善水质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措施包括:水质净化:通过人工湿地、沉淀池等设施改善水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恢复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和浮萍,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提供栖息环境。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引入:根据水体生态特征,逐步引入本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2.3 生态恢复效果评估

2.3.1 评估指标与方法

生态恢复效果评估应基于具体指标和方法进行。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测量恢复区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土壤质量:检测土壤的肥力、结构和侵蚀情况。水质指标:监测水体的主要水质参数,如pH、溶解氧、浊度等。生物多样性:评估恢复区域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评估方法包括现场调查、遥感技术、样本采集与分析等。通过定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评估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2.3.2 监测与调整

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的监测与调整。监测包括:定期检查:对植被、土壤、水体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恢复措施的实施效果。数据记录:系统记录监测数据,分析变化趋势。调整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恢复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恢复目标的实现。

结语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科学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来降低这些影响。通过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科学的施工过程管理和有效的生态恢复策略,可以在保障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和法规,提升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指导,并推动行业内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清涛.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0,No.450(14):184-185.

[2]梁汉权.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8):46+48.

[3]白亚峰,马继先,慧海生.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