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剖宫产产妇140例,将其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可见,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刨宫产产妇的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率,降低患者产后下肢静脉血栓。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产后常见并发症,由下肢静脉壁损伤、凝血异常等因素引发,若病发后未及时治疗,极易引发色素沉着、下肢浮肿,严重者出现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既往研究证实,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改善产后症状,促进产后恢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剖宫产产妇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7.5±4.7)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9±1.0)周,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3±4.9)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8±1.2)周,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临床可比研究价值。
2.方法。对照组产妇,于剖宫产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操作为:术后去枕取平卧位,行24 h全天时心电监护,由责任护士引导产妇在病床做缓慢地起身运动,辅助其及及早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操作包括,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由责任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主动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工作,让患者能够对该疾病有所了解,从而在后续的预防护理中,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心理护理干预:因为刨宫产产妇本身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在手术后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负面情绪,这对于术后的康复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由责任医师主动与产妇交流,多鼓励,多关心患者,让患者能够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康复信心,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饮食护理干预:在康复护理期间,对患者增加饮食和静脉血栓方面的健康指导,让患者能够了解饮食结构,如多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清淡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果蔬,避免进食辛辣食物,少食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的食物,以保证排泄通畅;术后康复锻炼:在患者术后早期,要及时进行功能性锻炼,才能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顺畅,从而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在患者回到病房以后,由相关责任护士,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翻身、扩胸、外展等康复运动,以确保患者在术后的血液流畅。当产妇麻醉情形以后,也要协调肌肉活动,多做屈伸运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流畅性。待麻醉消除以后,及时停止导尿管,并多鼓励患者排空膀胱,下床进行简单活动,而运动量要适量,避免运动过量,运动时间通常5~10 min/次,每天控制在3~5次为最适宜。康复期间,患者不宜穿紧身衣物,不能扎腹带,且叮嘱家属不要在病房内抽烟。输液病情护理:患者术后,通常选择静脉滞留针进行输液,所以在输液期间,就要避免因滞留针导致的静脉输液血栓形成。而在这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医护人员要多余患者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以密切观察症状体征。在观察中的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下肢皮肤颜色、体温、肿胀程度等信息,并对不同时段的情况进行记,录以确保病情的控制掌握,若有异常,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事故发生。下肢肿胀应对措施:下肢出现肿胀时,采取肿消散进行外敷护理,其主要成分为芒硝、冰片,外敷消肿时需要连续使用,期间不能间断。血栓溶栓护理:在患者康复去见,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栓沉积情况,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护理。
3.观察指标。在该次的临床观察中,主要针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患者满意度调研以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
4.统计方法。该次的临床数据,均由SPSS 18.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由(x±s)来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由[n(%)]表达,χ2检验,当检测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二、结果
1.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后,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可见,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经过护理,发现观察组35例非常满意、30例满意、5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2.9%;对照组28例非常满意、23例满意、19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72.9%;可见,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医疗技术也逐渐成熟,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诱导,导致国内产妇采取刨宫产的比例不断增加。当采取刨宫产以后,由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因此患者更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症状的发生。而造成血栓的主要成因在于,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了内膜损伤,造成组织血栓,术后长时间卧床造成静脉血流压迫瘀滞,以及术后失血造成血液凝集度过高。因为妊娠产妇在妊娠期间,在胎盘上分泌了大量的雌激素,高峰时期可达到正常1 000倍的浓度,而雌激素是促进肝脏凝血因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分娩后,产妇本身就处于高度凝血状态,所以分娩后,产妇就极容易出现静脉血栓症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逐渐繁荣,人均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增加了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此类疾病在临床中极大的威胁到了产妇的生命健康。在日常的监护护理中,便血栓情况发生的主要处理措施,均有医院科室的护理干预措施来进行改善,但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仍无法满足基本的临床需求,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而近年来,集束化护理理念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被高度重视,其临床康复效果,均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针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中,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从而提升患者在康复期间的配合度,这对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均有较好的康复。另外,还同过产后康复护理,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顺畅,从而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嘱咐患者产后早日下床活动,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压严密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颜色、体温、肿胀程度等信息,并对不同时段的情况进行记,录以确保病情的控制掌握,若有异常,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事故发生。饮食方面,嘱咐患者多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清淡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果蔬,少食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的食物,以保证排泄通畅,为疾病康复提供更好的基础。
总之,在妇产科刨宫产术后的康复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根据该次的临床满意度调查来看,这一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宏.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2020.
[2]王浩宇.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