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教育视角下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2
/ 2

正面教育视角下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李渊

洛阳市九龙台初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论述积极心理学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明确教育目标、注重教育方式多样性、合理开发与使用教育资源等方面,给出完善我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正面教育;积极心理品质

言: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的正面心理与行为,其核心内容包括主观体验、个人特征以及团队之间的联系,侧重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平滑体验,优势与美德在团队中的表现和联系,以及与团队相关的尊重、动机、期望、成就等。通过调查显示: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一致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够清晰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使命是建立正面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的开发,建立团队层次的正面组织体系。因为传统的主流心理学通常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心理疾病的处理上,所以尽管许多初中已经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但是仍然以对心理疾病的防治为主,这在某种意义上忽略了对学生的正面心理品质和正面人格的发展,造成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学生的价值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精神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的还不明确。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青年人群的不良事件越来越多,而且不管有没有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式来处理问题,最后都能取得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相吻合的教学结果。尽管同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两者在具体目的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价值观、行为准则的培养,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心理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精神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如果在教学目的上缺乏明确的划分,必然会造成教学的缺失。以校园暴力为例,尽管有些行为被定性为道德教育行为,但实质上却是由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在对待学生心理问题时,没有按照心理学原理,也没有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加以应对,从而导致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

(二)教育方式比较单一

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更多地关注和发挥学生的正面能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训练等的效果和作用,帮助他们再一次地发掘和理解自己的潜能和快乐的真正含义。为此,积极心理学应当着眼于所有学生的福祉与心理平滑体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与需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他们的耐挫力与抗压性。但是,目前我国的心理学教学仍然是以授课形式为主,侧重于理论的阐述,缺少有效的情绪调控手段(如情绪的表现与调控),缺少锻炼的途径与时机,导致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感应激问题无法找到对策。另外,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对象仍然仅限于“需要治疗”的几个人,以心理辅导为主。同时,由于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生常常难以主动到谘询厅寻求辅导,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总体而言,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学工作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单一。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首先,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其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其在今后的学业、工作、生活中,更好地面对种种挑战与紧张。主要包括:在初中学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让他们形成一种正面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促进他们以正面的方式面对各种挑战与压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的爱好与需要,改善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估的准确度,养成较好的自律意识,加强自己的监管与激励,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交际技能、提高其社交技能、提高其社会支持力。对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定义进行清晰的定义,而心理学教学则是利用各种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整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状况。但应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关注教育方式多样性

从主观体验与心理素质两个层面来看,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皆有其独特性,各有所长”。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小学生那样对家长、老师的完全信赖,也没有高中生那样的相对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在的初中学生正处在一种“猜疑”和“信赖”的冲突状态,而且他们的感情波动很大。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加强所有的学生的正面经验和情感,让他们承认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要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教育方法。就小组关系而言,初中学生的精神健康教育,除了要激发他们的乐观、感恩、自我激励等积极的情绪和思考方式之外,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面对各种困难的承受能力。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负面的方面,而在积极心理学中,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了主观的情感、人际关系和成就感。在初中阶段的精神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正面的一面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个性,在课堂上采用观察法、创设情景法、赏识教育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情感调整,如:心理暗示法等。此外,心理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状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地帮助与指导,把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结语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目标、途径、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等方面,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完善的对策。作为一个正处在身体和精神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同现在以及将来的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对他们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对于那些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以及必要的、合适的危机介入,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一个全方位人才发展的目的,这也是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探讨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边玉芳,何妍,吴洪健.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4):119-125.

[2] 姚尧.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构[J].教学与管理, 2019(36):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