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2
/ 2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路径

陈雅茹 梅玉豪 宋妙卓 陈晨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信息化技术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提高农业金融的服务水平并拓展了农业金融的服务范围,实现人工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双降以及工作效能与抗风险能力的双升。农业普惠金融不断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合作,发挥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持续创新金融产品种类和服务类型,推动农业创新结构性转型,增强农业科技化创新能力,加大新型技术和新要素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字: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农业金融;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动态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取得了显著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持续增长,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受众群体与需求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的用户群体广泛,涵盖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以及普通民众等。这些用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多样,包括融资、支付、保险、理财等。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这些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乡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三)主要业务模式与产品形态

数字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日益丰富多样。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出了众多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互联网贷款、移动支付、数字保险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还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金融机构还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的标准化、批量化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量化研究

依据理论框架,我们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AMLit=β0+β1DFlit+∑control+αit+γi+wt式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AML (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level)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农业现代化水平,我们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构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表示。核心解释变量DFI为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对其测度综合概括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和特征,每一个指标以及每一个维度都应该是反映普惠金融总体视角。β0为常数项,∑control表示一系列可变控量,具体表现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用该公式反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的量化影响。

三、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机制分析

(一)技术创新与应用

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高新技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满足这些资金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数字普惠金融整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农业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资金流动与资源配置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引导资金向农业现代化领域流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相比传统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用线上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2]。

四、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纤网络、4G/5G网络等,保证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接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系统,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偏远农村地区。通过建设金融服务站点、推广移动支付等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便捷性。不断加强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

(二)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金融机构应结合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各大金融机构提供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定制化贷款产品,配合线上贷款、田间贷款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理财投资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整合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类信息,打破信用信息壁垒,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不仅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还能够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推广智慧乡村建设等方式,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四)提升村民金融素养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村民的金融知识教育和培训。举办数字普惠金融研讨会、网络直播宣传等活动,提高村民对数字金融的认知度和信任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还能增强村民的金融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详细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确保其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提升村民金融素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核心目标,明确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地区的发展路径和优先领域。

建立健全与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项目的初期投入。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国际组织等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加快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速率。推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降低村民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门槛。

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乡村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推动金融科技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闫欣,马芊红.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策启发[J].农业经济,2024,(08):10-12.

[2]刘金硕,余鸿举,占煜,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现状与前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12):82-91.

[3]田勇,陈辉,徐美玲.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困境及进路[J].农业经济,2024,(08):117-120.

陈雅茹(2001-),女,安徽阜阳人,本科生,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路径》;项目编号:S20231037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