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肾内科,陕西西安 710004
我国约20%~40%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白蛋白尿、浮肿、血压升高、慢性肾衰竭等情况。有数据表明,糖尿病肾脏病已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者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糖尿病肾病会影响肾脏的日常运作,无法将废物和多余液体排出体外,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共同防治是关键,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肾脏工作原理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每个肾脏包含大约一百万个称为肾单位(nephron)的微小过滤单元。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液,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则通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将原尿转化为最终的尿液。肾小球通过高压将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细胞)过滤掉,而将水、盐分、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较小分子通过到肾小管中。肾小管在不同段落中选择性地重吸收水、钠、钾、氯、钙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排出不需要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工作原理,有助于理解糖尿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以及慢性肾脏病的形成机制。
2、糖尿病肾脏病诊断标准及分期
2.1DKD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脏血管和组织的损害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病史:患者必须有明确的糖尿病诊断史,通常为1型或2型糖尿病。DKD通常在糖尿病确诊后多年发展,但也可能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出现。
持续性蛋白尿:尿液检查显示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24小时)或大量白蛋白尿(>300 mg/24小时)。持续性蛋白尿是DKD的重要标志,需通过至少两次以上、间隔3-6个月的尿液检查确诊。
肾功能减退: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是DKD的典型表现之一。eGFR的持续下降通常意味着肾功能的逐步恶化,提示肾脏受到严重损伤。
排除其他肾脏病变:在诊断DKD时,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的肾脏疾病,如急性肾损伤、非糖尿病性肾小球疾病等。这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2.2DKD的诊断标准
第一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特征: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肾小球高滤过现象,即eGFR暂时升高。这一阶段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尿白蛋白排泄正常(<30 mg>小时)。
诊断要点:由于缺乏蛋白尿,临床上难以察觉,但应密切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变化。
第二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特征:此阶段尿白蛋白排泄量仍处于正常范围(<30 mg>小时),但肾小球基底膜已开始出现结构性改变。eGFR可能保持正常或轻微下降。
诊断要点:仍无明显的蛋白尿,但肾活检可能显示肾脏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如基底膜增厚。
第三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特征: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至30-300 mg/24小时(或称为微量白蛋白尿)。eGFR可能正常或轻微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DKD的早期标志,提示肾脏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损伤。
诊断要点:建议通过晨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或24小时尿液白蛋白定量检测来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注意的是,微量白蛋白尿应在排除感染、剧烈运动、高血压等干扰因素后再行确诊。
第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大量白蛋白尿期)
特征:尿白蛋白排泄量超过300 mg/24小时,通常称为大量白蛋白尿期。此阶段eGFR开始显著下降,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水肿等临床症状。
诊断要点:大量白蛋白尿通常伴随着血清肌酐升高和eGFR下降,提示肾脏损伤已较为严重。血压控制和进一步的肾功能监测尤为重要。
第五期(终末期肾病,ESRD)
特征:eGFR持续下降至<15 ml>,肾功能衰竭明显。患者可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诊断要点:此阶段肾脏损害不可逆转,常伴有多系统并发症。肾脏替代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
3、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
3.1积液
描述: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肾脏排泄多余液体和钠的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体液在体内积聚。这种积液通常首先出现在下肢(如脚踝、腿部),随着病情加重,也可能波及到手臂和面部。严重时,积液可导致全身性水肿,甚至影响肺部,导致肺水肿。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腿部或脚踝肿胀、呼吸困难(特别是在平躺时加重)、体重迅速增加以及尿量减少等症状。
3.2高血压
描述:肾功能受损后,肾脏无法正常调节体内盐分和水分平衡,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引发或加重高血压。高血压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并发症,还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胸闷等症状,且血压难以控制。
3.3贫血
描述: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肾功能衰退时,EPO的分泌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引发贫血。贫血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晚期阶段。
临床表现: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
3.4心血管疾病
描述: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共同作用,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
3.5骨病
描述: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出现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导致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肾脏对钙和磷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钙磷平衡紊乱,骨质流失,增加骨折风险。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骨痛、骨骼畸形、骨折等症状。
3.6尿毒症
描述:在糖尿病肾病晚期,肾脏无法有效排泄体内废物,导致毒素在体内积累,形成尿毒症。尿毒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表现,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意识模糊等症状。
4、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4.1血糖控制
通过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血糖监测,维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目标范围内(通常建议<7%),可以有效减缓肾脏功能的恶化。包括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并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不仅可以减轻肾脏的压力,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通过低盐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
4.3蛋白尿的早期检测和干预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检测。一旦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应尽早启动治疗,如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水平。
4.4健康饮食
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豆制品),并根据营养师的建议调整膳食结构。
4.5体重管理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增加体育锻炼来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6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应完全戒烟,并将饮酒量控制在男性每天不超过2杯,女性不超过1杯的范围内(1杯相当于150 ml红酒或355 ml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