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安全工程规划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3
/ 2

河道水安全工程规划探讨

陈勇

422624196812250015

摘要:水是人类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安全保障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和管理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生态修复作为新时期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应从生态整体性出发,破解水生态修复难题,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确保水生态安全,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关键词:河道水安全;工程规划;探讨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尽管国内尚未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居安思危,就国内水资源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水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影响着农业、工业和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背景下,了解国内水资源的现状,对于我国在全球水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城市河道水环境水生态的主要因素

为应对城市人口扩张问题以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用地量不断增加的问题,我国各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会通过围海造田、填埋支流河道、截弯取直、侵占河道等方式进行扩建及发展,这种做法会造成城市河道密度不断降低,致使河流、湖泊水面水位不断下降,会减弱城市河流、湖泊的自然滞洪空间、降低其调蓄功能,也会影响城市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工业用水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废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甚至导致整体城市河道水系统形成恶性循环。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持续性污染,导致水体黑臭和滋生大量厌氧菌落,以致水面大量覆盖藻类植物,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大量鱼虾类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难以进行重组,而且城市河道水资源的持续性污染,也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和破坏,危害城市水源的安全,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相对与城市化发展进程是比较滞后的,许多城市市政产生的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沿线中污染源数量增多问题。城市雨水在流经过程中,会携带道路下垫面的污染物一起进入河道中,对河道水面造成污染。河床底部的泥沙含量会随着时间推进而积存下来,同时河道沿岸的垃圾也会对河道造成污染。河道治理所采用的方法不恰当也加剧了河道污染,目前多数采用河底驳岸硬化施工、规划河道横断面等措施来治理河道,其方法会对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2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的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受地域性水文环境、治理需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需从地域人文特征出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特征来打造更快捷、实用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

2.2生态性原则

所谓生态学原则,即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建设多样化河道生态,以提高水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多样性发展,从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控制河岸的植被量并减少水土流失等,进一步实现完整的原生态生物系统,合理的防洪排涝功能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目标。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共同生存的区域,决定着生物栖息质量,因此通过打造沿河滨水绿化带景观、模拟自然景观环节尤为重要。另外充足的水面面积能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对降低城市微气候给人们造成的心理、生理疾病亦有重要作用。减少水域一定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或大型建筑,促进水陆风进入城市中心区域,为居民提供休闲游玩区域。

3水安全保障策略

3.1北方干旱区域

在华北平原等北方干旱区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尤为突出。该地区降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加之长期的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地下水开采,制定严格的抽水规定和保护政策,并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监控抽水活动,限制在特定区域和时间内的开采。同时,通过人工回灌等方式促进地下水的补给和恢复,以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另外,加强对水资源开采和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规。尤其在关键水源地区,需要强化保护措施,预防污染和过度开采,以保持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此外,实施生态修复项目,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同时推广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耕作方法,以减少湿地退化和土地沙化问题,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建立应急供水系统,制订有效的应急供水计划,以确保在极端干旱等紧急情况下的水资源调度和分配,保障居民和关键行业的水需求。

3.2南方洪涝区域

南方洪涝区域的水安全保障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洪涝灾害的防治、城市排水和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带来的水安全危机,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测洪水和暴雨,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更加健全的紧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洪涝事件发生时快速调动资源和救援力量。修复和加固河道、堤坝和水库,以提高抗洪能力。促进流域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泥沙淤积和河道疏浚,提高水流通畅度。城市排水的策略有助于城市水安全的保障。需要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包括改进雨水排放设施、清理下水道和增加雨水收集设施。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和湿地,以便增强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制定城市土地规划政策,避免在洪涝易发区域建设关键基础设施或住宅区。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监管和维护,确保其有效运行。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确保水资源平衡供应。制定水资源分配政策,确保洪涝期间的水资源管理与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需要相协调。

4河道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要明确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使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以期顺利开展河道治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辖区内中小型河流的特点,以主要水利工程的验收办法为基础,确定项目负责部门,并在初步对项目的申报、核实及资金管理等方面作出细化的规定。此外,针对辖区中小型河流相关治理工程,水利部门要对其进行定期抽查,如出现不合格的验收情况,应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督促其在限期内整改完毕。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的成本控制由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建设规划部门、基础设施部门等联合承担,对其进行合理的投资配置,以确保高效顺利地实施治理工作。

4.2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

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工作认识,始终把河流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动员有关部门协同努力,组织相关力量,科学地治理河道。并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我国水利建设与发展对水利事业的需求,相关政府部门除了要有意识提高相关水利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外,还可以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吸引、培养和选拔出高素质的河流治理的管理人才。

结语

中国面临的水资源挑战复杂多样,且与地区间的不均衡分布密切相关。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多方面的策略,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应用创新技术以及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实施地区特定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瑞艳.城市水安全保障与高效节水[C]//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2023(第二届)城市水利与洪涝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濮阳:中原大河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2023:9.

[2]王林,李晓村.水安全保障与水生态修复研究[C]//河海大学,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师范学院,等.2022(第十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濮阳:河南立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