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的门诊治疗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3
/ 2

急性荨麻疹的门诊治疗及护理体会

张欽文  成正玲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荨麻疹病因较为复杂,很多患者找不到原因,可能与药物、食物、食物添加剂、物理刺激、感染、精神紧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因为儿童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门急诊就诊患儿多以急性自发性荨麻疹为主。在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儿往往以感染及食物因素诱发较多,其中感染性因素占绝大多数。而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最为多见。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门诊治疗;护理体会

引言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反复成批发生的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严重者可伴发热、胸闷、心慌、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和晕厥等全身症状。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变应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血管性水肿、风团、瘙痒等,严重者出现胸闷、头晕、低血压等症状。急性荨麻疹起病急骤,患者就诊时因身躯不适,常伴有不安、焦虑情绪,加之皮肤剧烈瘙痒,处理不当易加重皮损,造成恶性循环。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标,在临床护理中系统化地应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整体的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67±2.5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39±2.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家属签署,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荨麻疹诊断标准;②无精神疾病;③存在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排除标准:①全身性疾病者;②严重器官功能异常者;③不能配合者。

1.3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并发症处理等。

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急诊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分析,确认患者为急性荨麻疹后,应当立即询问患者病史,询问内容应当包括发病前的药物使用状况(例如青霉素或破伤风等可致敏药物)。还应当询问患者的相关感染史和过敏史(主要以鱼虾或奶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为主)。了解患者的接触是否与花粉和尘螨等吸入物为主,询问患者是否在发病前接受过冷、过热刺激或进行过剧烈运动。①病情观察。在患者进入急诊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严密观察,首先叮嘱患者保持严格卧床休息,并聆听患者的心理诉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②心理护理。由于急性荨麻疹病症发作时全身瘙痒极为严重,并且患者往往存在皮损严重的情况,所以患者会受到病症影响,而出现焦虑不安和紧张等情绪,所以在护理期间,医务人员应当观察患者的情绪,安慰患者。③健康宣教:在患者治疗全程,向其家属详细介绍各治疗措施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全面解答疑惑,减少抵触心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发放健康手册、观看宣教视频等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荨麻疹的诱因、基础治疗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提高其危机应对能力。④生活干预:指导家属为患者穿戴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发病次数;叮嘱患者勿抓挠或热水烫洗瘙痒的皮肤,需遵医嘱涂抹药物;避免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减少食用海鲜、高蛋白等食物,戒烟禁酒,饮食以清淡为主。

1.4评价指标 

①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状态,SAS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②记录腹痛、皮疹、瘙痒等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采用t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腹痛、皮疹、瘙痒等消失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较复杂,与物理因素、感染、药物、食物等有关,因皮肤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出现暂时性升高,而导致局限性水肿反应,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瘙痒、腹痛、皮疹,影响其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荨麻疹以查找病因并消除病因为主,但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因突发病症,皮损泛发,导致情绪不稳定,加之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医生查找病因,进而延误病情;同时在治疗后,家属因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处理不当,患者易接触致敏原而感染,导致多次发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感染引起的急性荨麻疹多伴随有相关症状,如咳嗽、流涕甚至发热、腹痛、腹泻,部分孩子其他症状较轻,尤其是婴幼儿期患儿可能仅有轻度流涕或大便性状改变。有的孩子甚至表现为高热不退,皮疹也是全身都是,或出现局部肿胀,这种时候往往给予激素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只能非常短暂地压制体温和皮疹,有的不到24小时这些症状就会再次出现。这种时候比较急需的是找出感染灶以及判断属于病毒还是细菌感染,过敏原检测在急性荨麻疹中反而不是急需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有20%~25%的人群一生内至少发作过一次以上的荨麻疹,所以这种病症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这种病症的临床复发率极高,在对患者治疗时其复发率较高。这种病症病因极为复杂,可以将其分为变态反应荨麻疹和非变态反应荨麻疹,但临床上以变态反应荨麻疹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做好病因分析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患者入院时,由护士全程陪同,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并详细询问病史,帮助医师尽快确定病因,以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患者身躯不适;同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观察体征变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急性荨麻疹的护理中首先应避免过热造成瘙痒的加重,避免忽冷忽热造成皮疹的反复发作,如不要因出汗或体温升高时直接吹风扇或者跑到温度很低的房间;应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及甜腻食物。急性荨麻疹确实来势汹汹,且在孩子身上可能表现更为严重,让家长非常焦急,此时更应该查明病因,如有感染,及时治疗处理或者建议至儿童专科就诊治疗,才能在儿童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患者精神紧张状况,通过适时的心理疏导、医护人员的关怀照顾、朋友家人的陪伴,可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勇气,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分型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配合对应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感受,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康玉英,何肖,刘勇,等.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185例回顾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3):224-227.

[2]缪红,董承颜.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612-614.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