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4
/ 2

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李香

泸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 泸县 646100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分析其对患者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DVT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肿瘤:深静脉血栓;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在肿瘤患者中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且相互关联,其发生与血流缓滞、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血管壁结构的损伤等多个方面。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影响,如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或肿瘤压迫血管等,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血流的缓慢使得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等)在静脉管腔内沉积,进而启动凝血过程。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尤其是骨髓造血细胞,导致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因子合成增加,以及抗凝物质减少,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手术创伤、感染、炎症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加剧血液的高凝倾向。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时,都可能对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内膜的完整性一旦被破坏,就会暴露出内皮下组织,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引发凝血反应,最终形成血栓。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DVT的危害性、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还能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内膜损伤的风险。同时,健康教育还能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DVT的潜在风险。因此,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DVT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肿瘤诊断标准,且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基础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DVT相关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部分或完全阻塞静脉管腔,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若DVT的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在DVT治愈后,可能遗留患肢疼痛、肿胀、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手术或疾病导致的活动受限等,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肿瘤、化疗、创伤、感染、妊娠等因素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手术、外伤、静脉内留置导管等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启动凝血反应,导致血栓形成。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弹力袜穿戴,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高危患者,开具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通过向患者介绍DVT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这一潜在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并促进积极的预防措施的采取。

(2)生活方式指导

在促进患者康复与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鼓励患者保持适量运动。耐心向患者解释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或简单的家庭体操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旨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率,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心情,减轻焦虑与抑郁情绪。指导患者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这样的饮食模式有助于减少血液黏稠度,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醒患者注意减少盐分、糖分及饱和脂肪的摄入,限制加工食品、快餐及含糖饮料的消费。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根据个人体重、活动量及气候条件适当调整,以维持良好的体液平衡,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3)自我监测

在患者护理的日常指导中,教会患者自我观察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是否出现肿胀等状况。帮助患者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指导患者正常皮肤颜色与异常之间的区别。正常情况下,皮肤应呈现均匀的淡粉色或微黄色,若出现皮肤颜色变深,如紫红色或暗红色,可能提示血液循环受阻,如静脉血栓形成;若皮肤苍白无血色,则可能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患者应当学会识别这些异常信号,并意识到其可能的严重性。指导患者下肢皮肤温度的变化。健康人的下肢皮肤温度应与身体其他部位相近,感觉温暖而不过热。若患者发现某侧下肢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对侧,或者整体下肢皮肤异常冰冷,这可能是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障碍的征兆。相反,如果下肢皮肤异常发热,并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则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表现。患者应学会观察自己的下肢是否比平时更加肿胀,特别是脚踝和小腿部位。肿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观察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皮肤,观察是否迅速恢复原状,若恢复缓慢或留下凹陷,则可能是水肿的迹象。

1.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DVT发生率进行评价。

2结果

2.1 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DVT预防知识水平。

2.2遵医行为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表现为患者能够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3 DVT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在预防肿瘤患者DVT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两组患者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术后发生DVT的情况比较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术后发生DVT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

遵医行为

DVT

对照组

60

55

58

7

观察组

60

35

38

1

x

4.715

4.683

4.686

P

<0.05

<0.05

<0.05

3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DVT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充分了解DVT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DVT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更为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关。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健康教育的实施。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DVT预防知识水平、遵医行为及降低DVT发生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梅,刘燕芳,方菊飞,等. 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4(14):102-103.

[2]李佳楠,廉莹. 肿瘤术后病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J]. 全科护理,2016,14(21):2213-2214.

[3]潘韦兰,韦永玲,韦彩捌. 肿瘤病人PICC置管术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健|康必读,2018(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