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个性化教育导向下的护理路径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之间接收的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措施,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教育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症状评分以及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 经过持续性观察,通过个性化教育引导的观察组症候评分较低,淋巴水肿发生率较低,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个性化教育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教育措施,将其作为导向进行护理路径建设,改善患者状况,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手术切除作为主流手段,虽然疗效显著但伴随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淋巴水肿这一严重并发症。淋巴水肿的成因在于手术中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时可能造成淋巴管路的损伤,从而影响淋巴液的正常回流引发患侧肩臂、胸部及手部的肿胀现象。该类水肿不仅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引发负面情绪。鉴于淋巴水肿具有慢性、进展性及高度不可逆性等特点,乳腺癌术后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患者对于淋巴水肿的认识普遍不足,缺乏实施专业预防措施的知识与技能[1]。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的护理路径,该路径融合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主要在从肢体功能与防范意识两方面着手,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对这一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之间接收的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5±6.36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前宣教措施,术后开展以切口护理为核心的常规医疗程序,严格禁止在患肢进行输液、抽血等医疗操作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护理模式,回顾相关学术文献并融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编制《个性化教育手册》,具体如下:(1)早期功能训练。患者接受手术后的24h清醒期内,鼓励卧床状态下开始进行手指及腕部的活动,如伸指、握拳和屈腕等动作,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术后1~3天患者逐步开展上肢等长性肌肉收缩练习,利用肌肉泵机制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并进行屈肘和伸臂的活动,为过渡到肩关节锻炼做准备。术后4~7天,肩关节功能性训练,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刷牙、洗脸、梳头以及进行患肢手掌触及对侧肩部和同侧耳朵的练习[2]。(2)患肢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尽介绍预防淋巴水肿的建议,充分理解并能在家属的日常监护下实施这些预防措施。此外,系统化的教育宣教对于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了解术后淋巴水肿的形成机制,并认识到淋巴水肿的风险具有终身性。为了应对这一风险,患者在术后1个月起,学会并坚持自我徒手淋巴引流手法,以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症候评分与淋巴水肿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用例(率)[n(%)]表示,X2检验;计量用(±s)表示,t检验。如果P<0.05,说明存在统计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症候评分
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评分都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术后1个月 | 术后3个月 | 术后6个月 |
观察组 | 30 | 71.57±5.22 | 68.33±3.25 | 61.59±4.36 |
对照组 | 30 | 75.45±4.96 | 72.87±3.06 | 70.15±4.67 |
t值 | 14.785 | 19.609 | 15.476 | |
P值 | 0.000 | 0.005 | 0.002 |
2.2对比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较低,,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对比
组别 | 例数 | 淋巴水肿发生数(n) | 淋巴水肿发生率(%) |
观察组 | 30 | 1 | 3.33 |
对照组 | 30 | 5 | 16.67 |
X2 | 19.521 | ||
P | 0.000 |
3讨论
在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中,手术切除被广泛认为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手段。但是手术过程不仅涉及对肿瘤组织和乳房的移除,还包括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这些操作可能导致额外的组织损伤和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引发患侧上肢水肿,限制肩关节活动性,对患者的整体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指出,淋巴水肿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且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得以避免[4]。基于此,术后康复锻炼已成为临床上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有效策略之一,强调治疗过程中早期介入和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因此,对手术后续影响的深入理解与积极应对,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探索个性化护理路径对于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中,明确揭示以教育为导向的干预策略的重要性。在术后1个月这一关键时期,患者面临淋巴水肿的高度风险,此时通过专业的健康教育和肢体功能训练,能够促使患者规律性地执行淋巴引流练习,从而显著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5]。
总之,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发生之后容易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很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针对乳腺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优化改进护理方案,进而确保护理效果达到要求,以便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红. [J]. 医学论坛,2024,6(6).
[2]赵亚敬,叶娟娟,王晓华.抗阻训练联合分阶段健康教育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03):351-352.
[3]梁文芳,黄春燕,李肖莹,等.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4,37(01):234-236.
[4]张梅,胡玉洁,潘玉芹.基于IKAP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徒手淋巴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02):157-160.
[5]石柳,韦丹丹,何英煜,等.健康信念模式在我国乳腺癌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4):9-13.